位於中歐地區的內陸國家斯洛伐克,其實與台灣有著鮮為人知的歷史淵源,早在18世紀就有斯洛伐克人到過台灣(宜蘭),而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博塔文才到任近1年,已經發現不少台灣獨特優點,其中地方政治促進民主、多元文化並存,以及人權議題帶動社會成熟發展,成為台灣獨有的特點;此外,博塔文也強調,斯洛伐克立場與歐盟一致,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事務。
博塔文(Martin Podstavek)2017年底就任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Slovak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Taipei)代表一職,儘管他到台灣才近1年,但他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對他觀察到的台灣特點侃侃而談,「有歐洲駐台代表建議我要走出台北,到其他縣市看看」,結果博塔文一出「天龍國」就發現令他震驚的情況:台灣的地方政治非常強健。

博塔文大讚:地方政治強韌、多元文化並存
「從地方而生的政治力進入中央,這樣才是民主,但不是每個民主政體都能有這樣的發展」,離開首都台北都會區後,博塔文看見台灣地方政治的扎實根基,並稱強韌的地方政治對中央政府產生影響力,不會形成中央政府掌握大權,施壓地方政府的情況,「由草根階級向上對中央政府發揮影響力,應該讓這模式維持強健」,才能保有民主體制運作。

另外,台灣與斯洛伐克一樣,歷史上曾經歷不同國家統治,而台灣至今仍能感受到過去「宗主國」的文化,加上台灣本身的原住民族文化,多元文化融合共存的情形讓博塔文印象深刻,尤其是台灣用正面態度看待日本治理的歷史,「(台灣)總統(蔡英文)還有原住民族血統」;博塔文肯定台灣包容態度,還有富裕的經濟發展,認為台灣在未來數十年有機會成為世界新星。
推動同婚合法化 台灣在外媒曝光大增
至於台灣熱議的同婚議題,斯洛伐克則持中立態度,由於斯洛伐克超過6成人口信仰天主教,同婚議題受到宗教團體的反對;斯洛伐克憲法規定婚姻僅限於異性戀,但國會曾在1997、2000、2012年3度提案討論同志伴侶法案,但全部闖關失敗。斯洛伐克保守團體「護家盟」(Alliance for Family)更透過連署,在2015年推動反同婚公投,但因投票率僅21%,因此公投結果無效。
台灣與斯洛伐克在同婚議題上,看法並沒有完全一致,但博塔文肯定台灣在這方面的進步,「(推動同婚合法化)這點在國際媒體上的曝光度很高,展現(台灣)社會正向的一面,也顯示社會成熟度」。儘管斯洛伐克尚未認可同婚或同性伴侶制度,但同志在就業、服務及其他領域都受《反歧視法》保障,同時也規範不可針對性傾向的仇恨犯罪。

依據歐盟「一中」原則 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
身為職業外交官的博塔文,除了1995年派駐過非洲南部國家辛巴威(Zimbabwe)4年,其餘派駐點都在東亞地區,對於敏感的兩岸問題並不陌生,而他坦言這問題相當複雜,強調斯洛伐克依循歐盟的「一中政策」,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事務;至於兩岸局勢,博塔文說,為了區域和平穩定、台灣民主發展,加上台灣與歐盟共享人權價值,斯洛伐克認為中國與台灣均不應片面改變現狀。
博塔文也提到,過去台灣爭取歐盟申根區(Schengen Area)免簽證待遇時,斯洛伐克就強力支持。另外,台灣是僅次於南韓,在斯洛伐克的第2大東亞投資國,目前有台達電子、鴻海、友達光電3家台灣企業在斯洛伐克投資,而台灣與斯洛伐克也開始升級合作項目,像是參與今年3月的智慧城市首長高峰會,以及與我國國家級國防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INDSR)交流網路安全議題。
語言隔閡難吸引度假打工 從文化面宣傳台灣魅力
斯洛伐克也是第1個對台灣開放度假打工的中歐國家,2014年實施至今,每年申請人數是翻倍成長,博塔文強調,「了解其他文化能讓自身變得更好」,因此不要認為只是到斯洛伐克1個國家度假打工,而是把斯洛伐克當成通往歐洲的門戶,特別是探索中歐地區,博塔文更幽默表示:「斯洛伐克與周圍國家都使用歐元,度假打工賺的錢還可以去其他(歐盟)國家玩樂消費。」
不過到台灣度假打工的斯洛伐克人數仍待加強,「語言隔閡使得工作不好找」,博塔文想了一下說,「斯洛伐克人不會中文,台灣絕大多數公司英文又不通」,語言因素影響外國人來台度假打工的意願,但博塔文認為,台灣應該建立平台,把獨特的人文和經濟告訴外國民眾,「不能是官方活動和公告,要透過文化面宣傳台灣,千萬不能淪為政治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