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智庫兵推中國侵台 專家警告:「灰色地帶衝突」恐讓台灣陷入兩難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中國軍網)

台海局勢緊張,華府智庫近日兵推,結果顯示台灣在美國援助下可以抵禦中國攻台,但各方代價慘重。這項兵推帶來哪些啟示?在中國持續軍演的當下,台灣應如何應對?德國之聲採訪台灣軍事專家,請他做出分析。

中國從8月4日開始連續6天在台灣周邊海空域展開大規模實彈軍演,台海緊張局勢受國際矚目。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近日兵推,結果顯示若台海爆發戰爭,美國與台灣有能力抵禦中國攻擊,但各方都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根據《華爾街日報》週二(8月9日)報導,CSIS的兵推是在上週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中國宣布展開軍演期間進行。這場7小時的兵推分為紅、藍兩隊,包含地圖、20面骰子和複雜的電腦計算,模擬2026年中國對台灣發動侵略攻擊。

兵推結果顯示,攻下台灣對中國來說仍是困難挑戰,中國攻台也將對印太地區帶來毀滅性破壞。

兵推詳情

根據CSIS的兵推結果,在入侵台灣後的前3週,中國將擊沉2艘美國航空母艦,襲擊日本和關島的美軍基地,並摧毀了數百架美軍戰鬥機。但相較與美軍的損失,中方處境更為糟糕。

中國在台灣登陸後,雖然佔領了台灣南部三分之一領土,但它的兩棲艦隊將被美國和日本的飛彈和潛艇攻擊摧毀,無法重新補給部隊。由於北京的遠程彈道導彈數量不多,屆時難以對抗美國強大的海空軍力,台灣也將守住首都台北。

《華爾街日報》報導,CSIS高級顧問坎西安(Mark Cancian)表示,這次兵推的最大感想或許是美台能成功守住台灣,而這「與許多人的印象不同」。

報導並指出,儘管兵推結果顯示中國攻台將失敗,但各方將付出慘重的代價:台灣經濟受到重創。美軍遭遇重挫,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重建,將對美國的全球實力產生影響。

專家:兵推是做最壞想定

針對CSIS的兵推結果,台灣軍事專家蘇紫雲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這是做最壞的想定,真實情況下也許美軍付出的代價不會那麼慘。

蘇紫雲解釋,CSIS的兵推是「想定一個最壞的情況」,一開始可能是解放軍採取突襲,對美軍在沖繩跟關島的軍事基地同時使用飛彈攻擊,「這種情形就會損失比較大,有點像是珍珠港」,但在真實的狀況,「這種情形可能就比較不會出現,因為解放軍在集結部隊的時候可能就會被衛星發現,美軍基地就會有所準備」。

蘇紫雲並指出,「這個兵推是以最壞情況來想定,所以(美軍)才會損失兩艘航空母艦。如果真實的場景出現,美國航空母艦可能不會有損失,因為它會保持在比較遠的距離進行打擊。美軍損失比較多的,可能是空軍的力量,而不是海軍的航空母艦。」。

他也認為,面對中國攻台,台灣防衛成功的機率非常高,即使沒有美國跟日本的協助,中國要拿下台灣都有相當的困難。他舉烏克蘭為例說明,台灣與烏克蘭的陸地戰不同,兩岸是海空戰,中國「兩棲登陸難度非常高,要拿下台灣有相當困難」。 (相關報導: 評估中共軍演危險性的另一指標:海上保險公司認為 台海發生戰爭的風險較低 更多文章

面對中國持續軍演,蘇紫雲向德國之聲表示,他認為「台灣絕對不會進行第一擊,因為這是民主國家的特色」,但CSIS此刻出爐的兵推帶給台海局勢多項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