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民進黨撞上冰山,小英全力防逼宮

慘敗後蔡英文(右二)辭民進黨主席負責,黨務高層恐怕會有一番震盪。(蔡親傑攝)

民進黨地方選舉大敗,慘烈的程度超乎府院黨預估。高層核心在選前擬定的各種可能版本,最後被迫端出最壞情況的「罪己詔」──蔡英文當晚宣布辭去黨主席職務,秘書長洪耀福也辭職負責,連閣揆賴清德、總統府秘書長陳菊都先後口頭請辭。

民進黨受此重創,短期內陷入震盪勢不可免,長期更衝擊蔡英文二○二○的連任之路。

英菊重創,賴神是否跳船成關鍵

蔡英文第一關要面對的是可能接踵而來的逼宮大戲,要如何挺住?早在選前,前民進黨主席許信良即公開預測,如果民進黨大敗,權力架構必受衝擊,「蔡英文總統一定不會獲提名選下屆總統。」這讓執政高層尷尬之餘,也只能硬吞下去。選舉當晚,包括媒體及網路支持者留言陸續湧現「小英只做一任,二○二○總統換人選」的聲音。面對逼宮聲浪,閣揆賴清德的態度及動向成重要指標。選舉當天,府院黨高層齊聚民進黨黨中央,觀看選舉結果並共商對策。面對民進黨愈來愈不利的開票狀況,氣氛凝重。連民進黨動用全黨之力搶救的高雄,最後竟大輸十五萬餘票,面對自己執政長達十二年的地盤輸得如此慘烈,據稱當晚陳菊情緒非常激動,不管是選舉過程乃至結果都讓陳菊能量大傷。

308萬票盈餘歸零,小英連任之路開始負債
308萬票盈餘歸零,小英連任之路開始負債

相較之下,賴清德面對民進黨慘敗,顯然有備而來,立即口頭辭職,沒有懸念,但蔡英文隨即公開表示慰留。賴揆心裡也清楚,如果這時候堅辭,執政黨政權肯定大崩盤;除非賴清德評估續留在將沉未沉的執政鐵達尼號,只有被海嘯一起淹沒,堅持跳船走自己的路。「但話說回來,民進黨現在這種狀況,賴清德會敢選(下屆總統)嗎?」黨內有人提此疑問。由於現在立院正值預算會期,一旦內閣改組,法案預算調整都是大工程。加上緊接而來的是三個月內五席立委補選,「這個黨現階段需要穩定,賴揆就算心裡難受,真的想要負責,還是得請他撐著。」黨政人士說。

蘇貞昌拋救命索,洪耀福預告中離

在風雨飄搖的選舉夜,率先向蔡英文拋出第一條「救命索」的人是蘇貞昌。選前之夜,蔡英文撇開羞澀與蘇釋前嫌,公開擁抱蘇貞昌,表達對蘇臨危受命參選的感謝,兩人關係發展耐人尋味。開票當晚,蘇公開現身坦然接受敗選結果後,隨後在臉書發文力挺賴清德留任:「本黨遭遇挫敗,當然應該要好好的檢討,蔡主席已經請辭,負起了責任。現在應該以穩定政局為考量,我非常希望賴院長留在行政院……。」蘇貞昌在這場選戰中發揮領頭羊角色,選前綠營內皆預估,如果蘇的選票開得漂亮,各界會期待他在黨或政扮演更積極性的角色;如今蘇大輸近三十萬票也是大傷,未來他的角色扮演,「要看蘇自己怎麼想」。事實上,選前倒數,秘書長洪耀福跟媒體分析選情時,不知是故意還是一時說溜嘴:「選後我已經不在這裡……」,透露綠營高層早已對選情不表樂觀,黨內高層選前最壞評估劇本甚至是掉到僅剩七席。

高雄敗選重創了陳菊(左)的政治實力。(甘岱民攝)
高雄敗選重創了陳菊(左)的政治實力。(甘岱民攝)

但在最後幾天強力造勢,綠營選民逐漸凝聚的狀況下,黨內上下均懷抱「再衝衝看」、「總不會全部都掉」的心態。沒想到這波海嘯毀滅性驚人,民進黨最後僅剩六席,結果「完全超出預期的壞」。 (相關報導: 新新聞》藍營高層自評大勝:討厭民進黨不代表重新認同國民黨 更多文章

分裂的綠營對抗團結的藍營

民進黨這次大敗,有遠因有近因,從過程及結果來看,這次選舉是分裂的綠營對抗團結的藍營。一四年民進黨乘著民意海嘯大贏十三個地方執政縣市,繼之一六年贏得總統及國會大選,形成中央、地方全面執政的格局。但勝利之後,支持過民進黨的各方都認為自己有權「分財產」──除了黨內各派系不顧外界觀感競逐資源,姿勢難看,所謂的進步團體到獨派勢力,皆認為既然民進黨已經完全執政,就應該兌現當初承諾他們的主張。在內外民意拉扯下,民進黨不但改革得罪人,也沒討好到自己人,後者甚至嚷嚷著要一起「教訓民進黨」。綠營支持者分裂,在這次首都選舉最為明顯。「敗選的悲劇劇本今年五月早已經寫好。」一位資深民進黨人選前對於白綠分手不斷直呼這是錯誤的戰略,卻彷如空谷跫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