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買房投資ETF!丁特曝「首次施展金錢召喚術」過程:沒想過退役後會撿到500萬養戰隊

丁特透露自己當初想買房,結果跑去投資ETF,碰上新冠疫情意外讓他撿到500萬。(圖/翻攝自丁特IG)

還是選手的時候,我對金錢沒什麼概念,加上我本人的物欲非常低,大部分時間也都投入到訓練與比賽中了,不太可能將心思花在投資理財上,所以在幫忙繳家裡的房貸之餘,那些錢幾乎就是按照他們進入我戶頭時的樣子,留在我的戶頭中,直到退役。

剛好在決定退役時,從身旁的朋友那邊聽到一些風聲,說再過一陣子就要開始限制美元保單,因此很多朋友都趕在那之前想要多買一些,我有點好奇,便也去了解了一下,發現那樣的利率還不差,在複利的模式下至少能對抗通膨,所以將手頭上的幾百萬元存款,大部分都用來買美元保單了。

雖然如此,一直到這個時候,我都還算是理財小白,只是用一個「聽說」比較優惠的方式來存款。後來開始全職做直播後,承蒙大家的支持,也賺到了一些可以買房的錢,不過,現在想起來還是滿好笑的是,一直到了決定買房時,我還天真地以為現金付清、不要有欠債是最好的買房方式,當然這種完全沒有概念的做法,引來了朋友圈瘋狂的砲火:「你還好嗎?都什麼時代了,還有你這種現金買房的人?是戶頭裡錢太多還是腦子裡水太多?」「欸拜託,我拜託你去貸款,你貸款下來那些錢借我,我幫你付利息!」

被身旁朋友們狠狠地罵過一輪之後,我才開始有點心虛地覺得:好吧,總不能永遠當理財小白吧,我應該來研究一下這件事。

剛開始研究時,難免因為懂得太少,因此理財上相對保守,對高風險高報酬這類型的投資方式,接受度比較低,所以一開始找到的投資標的大部分是台灣的ETF和金融股,這些也是多數對股市稍微有研究的人都能接受的選擇。

沒意外的話,光是台股ETF這樣的投資報酬率,就可以賺回房貸的利息了,但就在我抱持著當年腦內模擬「三國」地圖時的精神投入研究之後,發現以我的稅率,這樣的股利很可能會有一大半都被扣稅扣掉了,所以開始轉向研究起美股這樣的海外收入,越鑽越深之後才發現:哇,美股的ETF真的好強喔,不僅手續費比台股還要低,市場也比較大,感覺可以探索的東西更多—— 沒錯,這時我已經不是用一種單純想賺錢的角度在研究了,而是一種發現新遊戲可以鑽研的心情,這時我才明白,原來股市就是大人的遊戲。

興致勃勃地研究下去,我就從美股的ETF,研究到那些ETF中我比較了解也比較有興趣的科技股,比方說Google、FB 所屬的Metaverse,或者特斯拉……等等,也試著自己買看看,這些科技股也沒讓人失望,很快地就讓我有獲利進帳。

結果,天有不測風雲大概就是這個意思:當我開始覺得自己的投資策略還滿不錯的時候,我這個超級小白便猝不及防地遇上了大魔王—— 沒錯,2020年,新冠大魔王降臨!那時因為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全面崩盤的股市中,剛好也有我自認穩健操盤的一份!

我從來沒想過我也會變成股市受災戶!畢竟我對投資理財一點研究也沒有,也從來不覺得想要研究,甚至這次還可以算得上是「被逼著去研究」的! (相關報導: 痛失《英雄聯盟》世界大賽機會!丁特自傳揭心路歷程:我只是一枚棋子 更多文章

2020年農曆年後,我和全世界的股民一樣,眼睜睜看著自己的錢消失在虛無飄渺的股市裡,心裡一片茫然,不禁回想到底這一切都是怎麼發生的—— 一開始,我不過就只是想買個房子嗎?明明手上的錢可以付現購屋,也打算這麼做,卻在朋友們的極力勸退下,開始尋找「能夠賺回房貸利息」的投資方式,然後一路從國內的台股ETF,研究到美股ETF,接著模仿了ETF主要投資標的,跟著買了科技龍頭股……本來幻想中,每年應該會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獲利的美好遠景,結果過個年,我的幾百萬元就這麼噴了百分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