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死亡之握到「三流政治人物」,柯文哲找到機會就嘲笑馬英九,論者會認為不夠厚道,然而,在嘲諷的背後,其實是恐懼,「成為馬英九」可能不只是柯文哲個人的恐懼,也是所有政治人物內心深處最大的陰影。
這一年下來,柯文哲支持當然有折損,但仍然是政壇人氣王,看不順眼的人批評,「柯文哲只靠一張嘴」,然而,政治也許不能只靠一張嘴,但一張嘴仍然重要無比,專業術語稱為「話語權」,馬政府和毛內閣這一年來無比窩囊,近乎被消音,就是因為馬英九喪失了話語權。一言一行都成為隱形人,被民意放逐,這是選民對政治人物最大的懲罰。
馬英九和柯文哲最大的不同是------
其實,馬英九和柯文哲最大的不同在於,柯文哲無黨無派,是個光桿市長,別說藍營不會支持他,綠營看情勢不好隨時都會抽腿,柯文哲僅有的只有有話語權、及民意支持度,因此他必須競競業業,每天盯著民調支持度這個魔幻數字,決定還可以損兵折將到什麼程度。
有政黨護體至少可以打群架,有過不但可以護短、還可互相取暖,民調再低都能穩坐大位;無黨無派的政治人物,即使是搏浪高手,但直接在民意之海中浮沈,滅頂的風險很高。
然而,政黨的護航功能有其極限,馬英九曾經集行政立法權於一身,還被譏為一黨獨大,但他到任期後半難有作為,本屆立院休會,年金改革等重要法案確定告吹,是個由改革回歸惰性的重要象徵;即使史無前例的馬習會,也無法扭轉台灣民眾對兩岸的定位。這充分驗證那句經典名言,「總統的權力,其實就是說服的權力」。如果總統無法藉由自己的說服能力,和民意建立起連結,政黨是不能當做免死金牌的。不只國家領導人如此,任何首長其實都是如此,柯文哲也不例外。
柯文哲無意點出政治人物該學的第一課
柯文哲日前說,政治人物有三級,最厲害的是「他的意志是人民的意志」,二流政治人物是「人民的意志是他的意志」,三流的則是「他的意志不是人民的意志」, 總統馬英九就是屬於第三級。他自己希望至少做到第二級。
聽起來像是標準的柯式狂言,然而,柯文哲無意中點出政治人物該學的第一課,在政治中,善惡也許不那麼重要,但成敗絕頂重要,如果你無法貫徹自己的意志,不論原因為何,都是不入流的人物,這一課,馬基維利早就教過了。
然而,要做到柯文哲心目中的二流政治人物,「人民的意志是他的意志」,又談何容易,何為人民的意志,解讀起來就是一大難題。
就以柯文哲自嘲快成為漲價市長為例,公車、捷運、水價、員工宿舍好幾年都不漲,直到他上任時通通都漲。「最後就是讓自己被罵」。柯文哲沒提的還包括路邊停車收費、禁行二行程機車、重陽敬老津貼排富,無一不是會得罪選民的措施。
人民的意志捉摸難定
如果依照多數決來解讀人民的意志,顯然人民是不喜歡加稅漲價的;再則,就以柯文哲自己承認的,敬老津貼排富省下來的錢,可以給下一代,這裡有年長者的意志,也有下一代的意志,那一個才能代表人民意志,終歸,政治還是必須做出選擇,也就必須付出代價。 (相關報導: 國民黨議員輪番開砲 痛批柯文哲上任周年「罄竹難書」 | 更多文章 )
當然,一位首長如果只會漲價或增稅,顯然不是能人,畢竟,這某種程度顯示他無法開拓新局。然而,有時候情勢積重難返,就必須由政治人物為人民做困難的決定,台北市如果任由路邊隨意停車,台北交通永遠無法改善,受害的還是台北市民,而且往往是最弱勢的行人受害;公車捷運水費不漲,最後補貼的還是納稅人的錢,尤其是水價,形同是政府補貼、讓大家浪費稀有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