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整整15年,台股終於再次躍過萬點關卡;這15年來,台股走得艱辛,未來,希望台股的萬點行情能行得穩、走得久,別再是數日行情後就開始崩跌。
台股在公元2000年2月1日曾飆上萬點,並在萬點之上維持了到2月21日。當時的背景是:台灣內部在總統大選前,國民黨全力作多;國際因素則是網路泡沫仍盛,全球科技股飆漲。即使在3月民進黨阿扁贏得選舉,實現首次政黨輪替後,阿扁上任前表現的「新中間路線」讓各界仍看好,民進黨執政並未讓股民信心喪失,到4月台股再次漲破萬點。
但阿扁執政後先是碰上網路泡沫破滅,再來是內部紛擾未減,2000年10月宣布核四停建更引發政治風暴,經濟與投資受重擊,2001年台灣的經濟負成長,台股失速下墜,2001年9月跌到3411點的低谷,之後到2002年4月雖反彈到6484點,但倒楣碰上SARS,到2003年4月又跌到4044點。這段時間政府全力動用政府4大基金、啟動國安基金等方式護盤,但逆勢而為只是徒勞一場。
之後幾年台股大概在6000-8000點間一盤數年,中間只有偶遇如2004年總統大選後的抗爭、2006年的倒扁,台股跌稍微深一點。到2007年下半年後,既有總統大選前的作多行情,又有期待再次政黨輪替的期待,台股才再次上到9000點;馬英九勝選後,台股維持高點、外資持續匯入、台幣升破30元,市場認為國民黨重新執政帶來的「兩岸和平紅利」,可以讓台股「RE-RATING」,官員喊的不僅是萬點行情,還有喊2萬點的哩。
但世事總不是那麼美好,美國次貸風暴、金融海嘯讓全球股市都腰斬,台股從2008年頭的9859點高峰,到11月時盤中最低跌到3955點後,才逐漸平穩上漲。2012年馬連任後,外有歐債危機,內有經濟低迷、產業競爭力下滑(4大慘業幾乎被韓商打掛)、復徵證所稅的紛擾,又讓台股再從8000點左右一路下滑。
這次台股能再見15年來首次出現的萬點行情,一來是拜歐、日加大QE(量化寬鬆)力道,資金潮再次湧現之賜,台股這幾天明顯就看到外資大買超,上周五買超465億,台幣今天早盤一口氣暴升近5角,也顯現外資力道之強;二來國際股市今年持續上漲(也是拜QE之賜),特別是美國那斯達克日前也破5000點,超越15年前泡沫破滅前的高點;三來國內經濟表現佳,今年成長率可達3.7-4.0%之間,有可能再次居四小龍之首;國內產業從幾年前被韓商痛扁中醒過來,競爭力逐漸恢復─特別是蘋果產品熱賣為台廠供應鏈帶來相當的效益。
因此回頭看台股從萬點下滑,經過15年再到萬點的歷史,大概可看出號稱經濟櫥窗的股市,既反應一國經濟的好壞,也彰顯該國產業與企業的競爭力與獲利能力,而敏感的股市對重大的政治動盪(包括兩岸因素)也會有所反應;但所有股市─特別是如台灣這種淺碟式的經濟體與股市,也一定難自外於國際金融情況的牽動,不論是與國際股市的連動,或全球資金的變動,台股都深受影響。國際因素非操之在我,但國內因素則是政府與民間可著力之處。
這次台股重上萬點,雖然周一只是在盤中突破,但從外資匯入情況看,只要美股能平穩、歐洲的希臘短期不出事,在國內企業競爭力與獲利表現上揚情況下,未來幾天應有希望站穩萬點之上。 (相關報導: 台股衝破萬點 金管會主委:外資是主因 | 更多文章 )
而在萬點在望之時,回頭看那些一直要政府取消證所稅、降證交稅以助台股上萬點的市場派們,是不是該閉上嘴巴了?那些措施,的確一定可讓台股短期受惠上漲,但其效益很快就消失,最後的漲跌還是看國內外大環境與企業表現;更何況,取消證所稅、降證交稅必然惡化國內分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