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家都有病
「二哥好像也有憂鬱症了。」上週末和爸媽單獨在外吃午飯,我平靜的向他們丟出這句炸彈。
語畢,他們似乎突然被我這句話打得猝不及防,我爸始終保持沉默,直到那頓飯結束,我們三人對此都沒有再多說什麼。
會選擇說出來,是希望他們能對我二哥最近的失序多點寬容,別再把彼此逼到死角,因為若發生什麼玉石俱焚的事,可就大事不妙。
我二哥大我七歲,一樣都是金牛座。土象星座通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壓抑。我們壓抑自己的個性,去迎合社會莫名的價值,除此之外,有許多事我們不想爭辯、也懶得解釋,時常就摸摸鼻子吞下去,然後再和自己生氣。
他是個比我還壓抑的人,不像我偶爾會在外當個花蝴蝶,喝點小酒釋放壓力。雖然我們住在一起,但因為各自作息不同不太有交集,但我總是能感受到他的身不由己。好像有其他想做的事,卻已沒有機會再去探尋,因為歲月無情的推著他向前行。離異後一個人養一雙兒女,現實的各種壓力,我光是替他想便覺得要窒息。
姪女姪子今年就要讀小六、升國一,他十多年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時常在自我實現,與養家活口之間游移,找不到一個人能分擔他心中的洩氣,長久以來,怎麼可能沒有情緒病。
我大哥則是家中開始吃精神藥物的先驅。摩羯座來著,堪稱十二星座中最愛莫名攬責任在身上的苦行僧。
他大我八歲,還記得在我二十四歲左右,聽他和我媽說因睡眠失調,每天睡前都要吃三到四種組合的藥物才能入睡。以前我還不太能理解這件事,當時只覺得他很匪類,每天下班回家除了坐在電腦前玩「全民打棒球」外,人生沒其他嗜好。
由於後來和他的關係不是太融洽,所以也不是很關心他的近況,只知道他的病況隨著人生進展時好時壞。近年因為娶了一個情緒狀況也不太好的妻子,情形似乎每下愈況。
還記得當我發現我二哥也有情緒問題時,心裡想的是,怎麼我家三個小孩全都躲不過精神的攻擊,這到底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影響呢?而我有時也忍不住在想,在我爸得知他三個小孩都因心情不好求助藥物時,當下為何還能如此淡定?是不是因為他也曾走過這段歷程,又或是,他也在壓抑難過的情緒?
原來,我爸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已深受睡眠失調的困擾。
他的睡眠問題,早已是我們家每個人的大事。我依稀記得他的安眠藥外包裝,是一個男人皺著眉頭,然後腦子很抽痛的樣貌(現在想來覺得這會不會是頭痛藥?)
小時候,只要一到了他的睡覺時間,全家就會自動調整成靜音模式,燈光要調暗、電視音量只剩兩格,偶爾聲音太大,還會聽到他從房門傳來的一頓罵。我們三個小孩的情緒壓抑,應該都是學習到他。平時我爸在家裡的話不多,家務事大部分是我媽打理,若需要大筆支出,或是任何修繕問題,這時候他就會像個超人一般,自己DIY全部打理好。他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但就是會身體力行的,去默默表達他的愛。
(相關報導:
蘇志燮「被收服」全因這部戲結緣!從這8部神劇看憂鬱小生如何蛻變男神
|
更多文章
)
相較於我們家四個男人的沉默寡言,我媽的個性可就是一個極致反差,情緒化到了極點。
只要她的情緒一來,我們統統會變炮灰。許多事她會邊做邊罵,像是她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想做家務事轉移焦點,然後越做越氣,就開始罵為什麼做這些事的都是她。我們家就是在這樣相互的情緒勒索中成長,我媽大鳴大放的哀哀叫,其他成員則以冷暴力回擊,彼此相愛相殺。
除此之外,我們三個小孩的完美主義,可能也有部分是學習到她。她除了白天要幫我爸處理公事,還要照三餐料理家務,照拂三個小孩。一個人要盡心處理這麼多事,想不暴躁也難。
我們這代的小孩很幸運,資訊流通、環境相對開放,縱使對精神情緒不是太了解,但心理悶壞影響到生理,再怎麼不願意,還是知道這些症狀有藥醫。但我爸媽那個在民國四十多的年代,生長於中南部的環境,對精神疾病的敏感度,往往就沒有我們這代強烈。
我猜想,在他們的認知裡,情緒問題不是病,它只是在測試你有沒有定性。因為意志不堅定,精神才會生病。然而有關情緒,最可怕的便是,許多人自己沒有「病識」,反倒還繼續以錯誤的方式,舉著傳統社會價值的那面大旗,去殘害他人,或強迫自己。
情緒出問題,絕對和環境、個性脫不了關係。我爸媽畢生奉行保守勤儉的客家主義,在他們的觀念裡,為所愛的人犧牲,就是成全自己。而我和我哥他們,雖然心裡早已被根植了這個道理,但在成長過程,又接收到個人主義的太多衝擊,所以迷失自己。
我們一家都有病,從前不認識情緒病,彼此互動難免冷冰。
我們一家都有病,現在認識了情緒病,才能了解彼此真情。
你才有病,你全家都有病!
很多人不了解身心有狀況的人,腦中那奇怪的思考邏輯。但說實在的,我也不是很懂所謂正常的人,腦子裡到底在裝什麼屎。
這幾年我最常收到的問候,就是用你是不是快死掉的表情,再搭配高八度的語調對我驚呼著:「你是不是又變瘦了?」
由於與會的賓客彼此都不是太熟悉,大家三番兩頭又會在活動相遇,所以彼此的談話方式,自然就會變成好像認識很久,但內容完全流於表面的空洞狀態。因為沒什麼好說,卻又不得不說,所以這時候就只能說說你看見的外貌。
「你怎麼那麼瘦?」、「你有沒有吃飯呀?」這些都還沒什麼,有些人明明前兩天才見過,但兩天後又會用左手摀者嘴對我驚呼:「你是不是又更瘦了?」還有些人更扯,他會用雙手搖我的肩膀,一臉憂心地對我說:「你怎麼瘦成這樣,你是不是生病了?」
那種感覺就像是,盡力逼自己走出門外,但每次總會有一群人,公然的對你說:「你不好。」我不好自己知道,但我已經很努力的想要變好,可不可以請你們不要再來叨擾?
其實,我原本對自己瘦瘦的模樣,有幾分驕傲。當我和別人說,我從前是個小胖子時,每個人都會瞪大眼睛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從前胖胖的,所以我從小就對自己的外型很沒自信,且當時兩個哥哥又正值人生帥氣的巔峰期,因此更加深了我自卑的心理。
「好還要更好、瘦還要更瘦」,這句話不知何時已成了我的座右銘,與此同時,也播下了那顆名為憂鬱的種籽,因為好無止境,總是有更好的,永遠都在焦慮。
處在這個講究完美的產業,身在其中的人,對於美,都有套自己的標竿。我以為自己已經完美,沒想到在別人眼中,我仍舊拙劣的像B級仿冒的LV,甚至還想藉關心之名,行嘲諷之實,在那邊假惺惺的關心我是否生病?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似乎就是這個道理,雖然一切都是逢場作戲,但在鏡中看見那麼容易流淚,又日漸消瘦的自己,此時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是不是真的病得不輕。
其實已經搞不清,自己瘦到像生病,是因為自己刻意使然,又或是憂鬱侵襲。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天都在拉肚子。腸胃明明沒吃什麼東西,就瘋狂脹氣,有時一天要吃兩到三包強胃散仍不能止息,但當時我還不知道這可能是情緒的生理病兆。
時常感到焦慮,不喝咖啡又覺得哪裡不對勁,也不在意吃的東西是否健康,「內憂外患」夾擊,自然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進而沒有食欲。當消化機能受到影響,內分泌也失調,整個人氣色當然也不好,難怪別人每看到你就會問一次:「你是不是生病?」
潛意識裡隱隱的知道自己哪裡不對勁,但就是沒有正視的勇氣,因為怕又會喚起那疊被藏好的厚厚傷心。而這些看似已被完善保存的有毒記憶,就像受到核汙染的水,再怎麼妥善封存,終究會成為沒人想理的燙手山芋,若置之不理,就會漸漸鏽蝕,慢慢外溢。
或許別人的那句「你是不是又變瘦了」,是發自肺腑的關心,不過被腦中秀逗負面迴路困住的自己,此時只覺得所有單純聊表之意,都是別有用心。又或許,憤怒的在心裡默默回擊「你才有病」,是一種被戳破祕密的本能防護反應。
不願面對的事實是:「我好像真的瘦到生病,而且我們一家都有病。」
負責「郡俏哲理。」的人:詹前郡,江湖上人人皆稱我為郡郡。在數位廣告界打滾過一陣子,在時尚媒體圈徘徊過一下子,後來身心俱疲,決定在30歲這年打掉重練再進化,成為自己也沒想過的SOHO族,閃著淚光下定決心,當起自己的老闆。
目前大部分穿梭在各大媒體當時尚、兩性專欄作家,口條還行所以也主持了幾個網路節目,每週一定會抽出一點時間跑去練瑜珈,以及陪陪我的吉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