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尖沙嘴海傍的廣東道,矗立著金光閃閃的國際名店,與相鄰的維多利亞港景緻相連,氣派萬千。這裡曾是兩岸三地富豪太太共聚「拼豪」的地方,當李太太聽見同枱黃太太前一陣掃清廣東道某名店左邊廚窗的手袋,她趕緊跑到同一家店去掃清右邊廚窗的新到手袋,並在下次相聚時笑咪咪的「透露」這項佳績,奪回一臉富態的自信。
類似情景,才不過幾年,這金光之地2月中竟然發生「驅蝗行動」,出現「支那人滾出香港」等仇恨性的侮辱標牌,以及百名抗議民眾與「土豪」(tuhao)們肢體碰撞的場面,且一石擊起千重浪,北京官方及官媒以至港府官員列隊迅速回應猛轟,換來的卻是香港網民更顯興奮,接力舉行同類的行動。
繼去週日搞了個「讓愛與拖喼(篋)佔領旺角」後,不同網民群組又準備分別舉辦「一億人、一億篋,沙田流量壓力測試」活動,諷刺大陸水貨客拖著篋在港狹窄的街道上橫衝直撞,和「愛國愛黨大遊行」,以「愛祖國、用國貨,買國貨,回中國」等嬉笑怒罵標語奚落自由行旅客,直刺北京非常在意的陸港和諧調子。
一波接一波,統治集團越兇,網民想像力竟越見豐富,情緒也越見亢奮。以「蝗蟲」調侃大陸旅客,近兩年在港其實已司空見慣。2012年初由於同樣位於廣東道的名店D&G厚待陸客而歧視港人,爆發了首樁「驅蝗」的嚴重衝突事件,也標誌著陸港矛盾進入各方視野,「城邦自治」論始祖陳雲高舉仇恨策略的感染力,持續透過網上擴散。
至這次行動更顯出格,直踩北京的敏感神經。唯情緒持續升溫之餘,出現一種特殊的現象:理性的聲音,罕有地自各方浮現,香港內部從過去對陸港關係自我定位以及道德立場之間的爭拗,也擴展至更理性的策略大辯論。
部分本土派言論堅稱,外界以不文明不道德批評「反蝗」、「驅蝗」等行動,恰恰是能製造話題的「形象自殺」,透過媒體向陸港民間傳達信息,促進互相認識的策略。這正呼應陳雲曾指,製造仇恨,是要向當權者施加更大的壓力,逼他們做一些原本沒有動力去做的事,有本身的策略意義。
但製造仇恨,刻意挑釁族群矛盾,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可以持續成為主流嗎?似是而非的仇恨策略,這次終於遭到強力反擊。從不諱言自稱為「左膠」的評論人梁文道便以系列文章,抨擊仇恨策略正好讓北京拿來做壓制香港進行普選的理由,且隨時擦槍走火,「仇恨大陸人的激情可能會走向另一條脫離計劃的歪路」。
去年底數名年輕伙子拿著港英旗闖進解放軍營,陳雲急著公開劃清界限,表明他也了解這已踩到中共的紅線,若仇恨策略繼續延燒,難保還會出現類似事件!
正在這時,大陸網上也出現文章,批評自由行旅客在港散發讓人反感的「恩主」心態,自以為是北京「送大禮」讓大陸客到港消費,才能撐起香港經濟持續繁榮。
「恩主論」代表大陸民間的一種反思,文章發表後短時間內雖然遭到刪去,官媒《環球時報》25日發表題為《香港內地需磨合出相互包容》的署名文章,也罕有地以非常理性的口吻評論事件。
「根據《環球輿情調查中心》做的一項調查,兩地民眾的確在許多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譬如在對待『港獨』上,9成內地人表示反對,但港人在這個方面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