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價12年漲3倍,銷量卻成長46%!這家巴菲特也說讚的糖果店,是高投報的好案例

時思糖果透過漲價提升資本投報率。(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查爾斯.時思(Charles See)和他的母親瑪莉.時思(Mary See)於 1921 年在洛杉磯開設了第一家時思糖果店。公司多年來不斷擴張,在美國西海岸尤其大受歡迎。時思在 1971 年底已擁有 152 家店面,從夏威夷到德州都有分店。幾十年來,時思糖果逐漸為自己的品牌建立起高品質的好形象。

藍籌印花在 1972 年 1 月收購了時思糖果 67% 的股份,1973 年 3 月更加碼將所有權提高至 99%。藍籌印花以每股 35 美元買下時思,使得時思的巿值來到 3,500 萬美元。時思的資產負債表顯示,公司擁有 990 萬美元的現金,沒有債務。換句話說,扣除公司現金,藍籌印花實際上只支付了 2,510 萬美元。

時思在被收購時看起來像是一家獲利穩定的公司。在收購前,時思營業收入連續 13 年成長,從 1958 年的 1,370 萬美元增至 1971 年的 2,820 萬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 5.7%。毛利率在這段期間從 44.6% 上升至 54.4%,而淨利率則從 3.8% 上升至 8%(見表 60)。公司在過去 20 年裡年年賺錢,稅後淨利從 1951 年的 40 萬美元增長到 1971 年的 240 萬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 8.9%。不管是哪一種指標,時思看似都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表60:時思糖果在1958年至1971年的營業收入與稅後淨利(圖/樂金文化)
表60:時思糖果在1958年至1971年的營業收入與稅後淨利(圖/樂金文化)

從資產負債表看來,時思其實不需要太多資金就可以營運。現金是時思在 1960 年代的資產負債表上最大的項目,占公司資產一半以上。不動產、廠房和設備則是資產類的第二大項目,其次是存貨。時思在加州擁有的幾個製造廠占了財產、廠房和設備價值的一大部分。不過,時思絕大多數的店面都是租的,換句話說,商店所有權只占資產極小一部分。此外,因為客戶在店面購買時都是直接付現,所以公司也幾乎沒有應收帳款。因此,時思這種輕資本(capital-light)的特質,使得它在被藍籌印花收購之前的十年財報中,資產報酬率每年都有 10% 以上,而且如果從中再移除了被凍結的多餘現金,資產報酬率的表現其實還可以更好。

時思所公布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看起來也一直很不錯,在被收購前十年,都介於 12.9% 到 17.3% 之間。然而,財報上的數字其實低估了時思能夠為其股東產生的報酬,尤其是在它成為藍籌印花的一部分之後。因為時思是一家只要少量資金就可運作的穩定企業,其實不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上保留這麼多現金。一旦它成為多元化總公司的一部分,現金就可以拿去再投資或支付出去。若將現金忽略不計,在被藍籌印花收購之前十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甚至可以高達 35.8% 至 75.5% 之間。在公司不舉債的情況下,可以達到這麼高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實在非常出色。 (相關報導: 金融熱議》5兆現金要幹嘛?巴菲特賣了台積電,下一步買:飯店?化妝品大廠?還是餐廳? 更多文章

時思投資在生意上的資金獲得了極高的回報,使得藍籌印花不得不溢價收購。時思在 1971 年底的股東權益總額為 1,530 萬美元,但藍籌印花卻付了 3,500 萬美元,也就是時思股權的 2.3 倍。不過時思的資產中有 990 萬美元是現金,假設藍籌印花可以從時思提取現金,那麼時思的股東權益扣除現金後的淨額,就只剩 540 萬美元(1530 - 990),也就是說藍籌印花實際付出的收購價為 2,510 萬美元(3500 - 990),是時思股東權益扣除現金後淨額的 4.6 倍(2510 ÷ 540)。時思的經營成效表現,應該根據它 540 萬美元的淨股東權益報酬來衡量;而藍籌印花管理階層的收購決定,則應根據 2,510 萬美元的淨收購價格報酬率來衡量。綜合來說,藍籌印花的管理階層必須負責為收購時付出的商譽獲取足夠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