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福,目前關押在台南看守所,是全台灣年紀最大的死刑犯,現年72歲。他被控涉入1990年8月10日發生在嘉義船長卡拉OK的一樁殺警案,這天,原先是場與友人歡快慶祝的聚會,卻在兩聲槍響後一切變了調…
今年4月23日剛結束憲法法庭「死刑是否違憲」的言詞辯論,王信福作為聲請主案,無疑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近期在Google搜尋關鍵字「王信福」,相關新聞標題多次提及「殺警判死至今未執行」、「恐有冤情」、「監院報告認此案有疑義」等,然而對於王信福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一般大眾所知甚少。有人說他很壞,有人說他是流氓,但卻有一群民間團體在為他聲援,甚至有人針對他的故事及案情鉅細靡遺地寫了一本書叫做《流氓王信福》。日前,王信福也透過信件,向受理死刑釋憲的大法官們喊話,望能「求一線生機再有力爭之餘地」。
自2021年由眾多民間團體組成的王信福救援大隊成立,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的台南39小組作為在地協力夥伴,便與王信福展開通信,並定期前往台南看守所探視。接下來,我們將透過本篇文章,與讀者分享我們眼中的阿福大哥、投入聲援的原因,以及想對他說的話與信件內容。
沁賢(39小組成員):
「『真的很謝謝你們的關心…』信福大哥在隔著厚玻璃及鐵欄杆的另一頭靦腆又客氣地不斷重複說著。這是我第一次去到台南看守所,對於一位素未謀面的年輕學生因為關心他的案件而前往探視,他顯得有些生澀與慌張。我還是很難想像這些年他是怎麼熬過來的,從小無端被貼上流氓標籤,造成對司法的不信任,再歷經國家對他進行的不公平審判,至今成為台灣最年長的死刑犯,只能日日望著鐵窗外的天空度日,甚至隨時面臨被執行死刑的風險。」
「而此刻在我眼前的他,不過是位溫和慈祥的長輩,我不明白壞人的標籤是如何被貼上去的,但我認為,無論是好人或壞人,都有權利受到公平的審判,不應該光憑相互矛盾的證詞、破綻百出的證據就定人死罪,死刑不僅是侵害生命權的酷刑,更有可能在不公平的審判下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美治(39小組成員): (相關報導: 風評:黃仁勳踩北京紅線,底氣何在? | 更多文章 )
「每次去探望信福大哥,他總是開心而誠懇地道謝,謝謝我們撥空去看他,也會記得小組在信中提到的活動,並關心活動近況,感覺上就像一個認識多年的老朋友。問起他的健康狀況,他除了告知最新的身體狀況外,也會主動分享最近吃的保健食品及飲食上的調整,如:不吃油炸食物,以控制血脂和血糖,顯然他很用心照顧身體。有兩次探視時,他情緒有點激動,因為感覺受到針對性的不友善對待。在了解他過去所受的公權力不當對待之後,我能理解這些反應。如果這些遭遇發生在我身上,我看待這世界和人生的態度會比他更正面、豁達嗎?我沒有把握。每次見到這位和善、客氣而誠懇的阿伯時,我們能提供的只有一點關懷,也許可以幫忙撐住他對生活的一丁點信心?我衷心希望司法系統能直面過去的錯誤,加速自我更正的過程,還無辜的人自由。」

Tim(39小組成員、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志工):
「多數人可能會期待包青天式的正義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但包青天式的正義是否為正義則是另一個議題),然而戲劇之所以引人想望,正因為它某部分能夠完成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事情 。在劇中,觀眾往往能以全知的視角來得知是誰犯下所謂的『滔天大罪』,但這終究不是真實;在現實生活中,包括台灣社會,仍有冤錯案存在。像是王信福的案件缺乏有效的科學證據、動機離奇,並且有刑求證人的問題,若以最基礎的邏輯來看這個案件都會發現其中荒謬之處!」
「聲援這個案件有幾個原因,其一是作為一個得到社會資源而成長的人,我認為我們有社會責任一起讓社會往正確的方向前進、盡一切之力來導正過去的錯誤;另一方面,倘若沒有讓社會,包含這套體系下執法的人,理解造成冤錯案環環相扣的因素,下一個冤錯案仍然會再發生,而沒有人希望自己是下一個被冤的對象。刑期無刑,然而錯誤的執法只會造成更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