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戰爭、中東衝突等對世界的影響包括能源供應轉向、農產品等消耗品更短缺、運輸過程較費時費成本、中俄戰爭經濟促使各國重新發展軍武、晶片/半導體/AI產業受矚目等。
雖然拜登政府2021年上任後曾基於他與左派長期的對中幻想而放鬆川普政府自2018年起對中國的制裁,並打算降低對中國鋁與鋼鐵等製品的關稅。當年春天,華盛頓郵報揭露中國大肆利用包括臺灣廠商在內的美國專利技術發展軍工武器裝備,嚴重危害臺美區域和國際安全,已有警告意味。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2022年2月訪中見習近平後不久即再度侵略烏克蘭,這次對一個主權國家的全面進攻打醒了已慣於和平的歐洲。烏克蘭戰場所發現源源不絕的中國軍工產品與零部件,讓在政治程序與同盟關係上比川普老練的拜登不得不更試著打擊中國要害,同年秋,開始針對與電子作戰相關的雲端運算、高階晶片、超級電腦、人工智慧等領域宣達對中出口管制禁令,老大哥依法出手其實讓許多美臺與國際企業更有理由斷供與撤資撤離危險中國。
2023年10月的哈瑪斯突襲以色列及其後以軍重返加薩更多地曝露中國長期直接培訓供給支持哈瑪斯與葉門胡塞武裝等或透過伊朗等管道間接訓練補給支援無人機技術等給這些團體的證據。隔天,中國貨櫃船在波羅的海損壞芬蘭、愛沙尼亞、瑞典的天然氣管道和通訊電纜並留下鐵證,讓中國於2月與之前在我馬祖外海數度勾壞臺灣海纜的事實更加明晰。
美歐各界追查這些衝突背後的軍火成品、半成品、組裝來源,都從表面的烏茲別克等中亞國家、土耳其等中東國家、南非等非洲國家查到中俄,畢竟許多技術絕非這些國家所能自行大規模發展。讓歐美各國政府與工商學媒各界漸漸看清中國是個四處擾亂破壞民主國家的獨裁共黨政權的本質不會改變。美國, 歐盟, G7, NATO等國政府、軍情部門、國會、國際組織與政黨高層皆不斷警告中國之危害,對這些產業鏈上中下游及金融過程的管制制裁,螺絲也越栓越緊。美國、日本、荷蘭等國均加強禁止高科技產品與設備出口至中國,以防被用來發展軍武。武漢肺炎擴散成全球疫情的教訓也讓各國更從嚴清查堵上生物科技外流至中國的漏洞。白宮於5月中宣布將於今年起對18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25%至100%的關稅,進一步懲罰其惡意補貼傾銷及影響國家安全之企圖。
(相關報導:
風評:海基會華麗轉身,冷衙門也能暖開機
|
更多文章
)
俄侵烏以來迄今,臺灣的平均每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幅度2.64%比日本2.92%、南韓4.17%、法國4.78%、加拿大4.98%、新加坡5.16%、西班牙5.56%、美國5.61%、葡萄牙5.63%、菲律賓5.65%、澳洲5.68%、德國5.92%、印度6.01%、紐西蘭6.18%、義大利6.14%、荷蘭6.38%、英國7.58%、斯里蘭卡31.01%、伊朗43.89%、土耳其63.95%、阿根廷127.47%、辛巴威124.21%、委內瑞拉252.64%等幾乎每個至少有些真假人民投票直普選而統計數字較可靠的國家都低。馬英九時期的通膨率最高5.8%,蔡英文任內最高只有3.59%。
台灣在2015年,全國發購電量2191.0億度,核能佔16.0%。民主進步黨再執政後的2023年,發購電量已達2454.6億度,核能只佔7.0%。蔡賴政府發展的風力加太陽能等綠電/再生能源比例已超過核電。若照中國國民黨的錯誤過時政策,臺灣停電缺電(2012共21019次 相對於2023共6115次)會遠比現在更頻繁,不但無法支應台積電等高耗能產業,核能事故危機也會增加﹗因而《信傳媒》5月底民調有61.9%贊成調漲電價(54.9%贊成、7%非常贊成),反對者僅31.5%,顯示臺灣人民理性認識臺灣相對較低的低物價及調整電價才能更公平及透過投資更平穩。
2015陳水扁任職前的外國在臺投資總額只有陳前總統8年的51%(如加計通膨則不到半數),蔡英文前總統8年則是馬時期的1.93倍,這些明顯的差距戳穿在野藍白黨散布的不實謊言。
臺灣股市自2023年11月底再度超越香港股市以來,於今已高於恆生指數約3500點。賴總統的史上最高點21970.63是馬英九最低點3955.43的5.555倍。中國5/23宣布軍演那兩天,該國各股合計共跌了近千點,臺灣則結算依然上漲。倒是藍白黨企圖違憲擴權讓臺股連跌三天,應驗了大家那句投票不該是要懲罰自己。
臺股迄今是史上最高點的99.8%,港股則只剩54%、上海剩49%、深圳剩47%,而且腰斬後的未來只會更糟更低。臺股的表現就是比日德韓港中等別國好,這當然跟臺灣政府政策與國際信心有關。臺灣與各國不分領域皆早已進入需認清敵我選邊站的階段。
2023年標誌著AI的更蓬勃發展,越來越凸顯台灣的價值。此次來臺參加國際電腦展的臺灣囝仔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不但帶動臺灣、臺語、臺灣人的信心,也說TAIWAN的字母中就有AI兩個字,臺灣理當幫世界建立AI基礎建設。而當時的蔡英文總統、賴清德總統/前行政院長、卓榮泰院長的英文名字也都有AI,似乎預示著2016年中以來臺灣政府的產業與能源政策是先驗正確且有益於國家利益的。
俄國開戰後國防相關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從3%增至6.7%,普丁任用前經濟顧問當經濟部長,中國3月公布軍事開支年增7.2%(專家估計實際支出比官方數字高約30~35%),增速連續三年超過7%,超過其經濟成長率。這些皆提醒世界各國需重新武裝自己,發展軍工業。美國這幾年開始繼行之有年的個人與海空軍外同意臺灣成建制的陸軍與心戰部隊至多州受訓或參加軍演,國會更從2023年起通過並由總統與行政部門執行直接撥款給臺灣軍費提供軍備,去年有、今年也有,逐步比照對以色列與烏克蘭的地位,出資培訓,增派軍人至臺灣協訓部隊。美國軍艦軍機在臺海周邊保護,各軍種與最新軍武在夏威夷、關島、日本本土四島與沖繩、南韓、菲律賓,都是在警告中國,證明美臺在建軍備戰上更加緊密。美國國務院在賴清德總統就職時發佈
(相關報導:
風評:海基會華麗轉身,冷衙門也能暖開機
|
更多文章
)
“The United States congratulates Dr. Lai Ching-te on his inauguration
as Taiwan’s fifth democratically elected president.”、美國在台協會聲明「台灣總統就職」,即已清楚大方表態﹗
烏俄戰爭對台灣的影響,第一是能源,第二是農產品,第三是美日荷更明顯制裁中國的電子製造相關產業,例如無人機。第四是AI產業的蓬勃發展,帶動晶片半導體商品輸出。此全國性的連動運輸較多,而戰爭的爆發讓運輸過程較費時費成本。
川普時代在2018年制裁中國關於鋁、鋼鐵等的關稅,仍未打中要害。後來美國把關稅加回來,改針對高科技產業,例如晶片半導體的發展課以高稅率,例如台灣早期台積電張忠謀、鴻海劉德音等商業鉅子,並非不知道電子零組件輸送中國有可能成為對方侵略台海的武器,但礙於怕得罪大客戶或各種生意計畫,仍然不得不前進中國,不敢做制裁或撤資的前提下只好請美國老大哥出手,通報美國,因為依據美國專利技術法技術來自美國所以他們能來讓相關產業出口中國受制裁:或針對很多軍工產業的中下游產業,例如很多中亞、中東國家,像烏茲別克出產軍火的成品/半成品或組裝零組件,送往伊朗組裝,再送俄國等。這些產業美國都需要制裁管制。還有銀行金融業等涉及俄國,螺絲也越栓越緊。
前個月台北國際電腦大展刮起一陣AI風,輝達、美超微,還有IBM公司等科技公司高層都紛紛來台,近年來半導體產業大幅投資台灣,從2022年以來相關產業之研究發展越來越凸顯台灣在世界的地位、價值。
打仗就是打銀子,就像國民政府遷台戰爭在1950年6月政府財政官員向司令官蔣中正報告每個月軍費至少要18萬兩黃金,而他們只剩下54萬兩,也只能再撐3個月。按照俄國戰爭的進展邏輯,全球進入戰爭經濟時代,例如中國封鎖東北,發展軍工業,以防被敵對國發現。
例如:我們都知道泡過硝酸的棉花可以製造彈藥,而這些打仗真正需要的看似一般的原物料_哪裡來?某國雖沒有產棉花,但作為二級製造業,從孟加拉等產地進口棉花等初級零組物料進行製造加工,亦可再行出口等,明知或可得而知的變相後援軍備。同理那些中亞國家按兵不動偷偷陳倉暗援。國際要了解這些背景知識和化學原料來源,才能防堵並有效制裁那些戰爭發起國及其同盟。
自1950年6月韓戰爆發,6/27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第7艦隊進入台灣海峽派兵守衛,並發表「臺海中立化」宣言,自此台灣的陸海空軍備都跟美國採購。美國這幾年來有延遲交貨,或受中國阻撓,或有自己政治考量,素來被台灣的仇美派 當作是如台海發生戰事美國根本不會相挺的證據。但在2023年以降,美國比照烏克蘭、以色列,軍備直接給台灣,並出資讓台灣送軍人至夏威夷、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州及亞利桑那州等州受訓,也實際證明台美在軍備戰隊已站隊完成、彼此密不可分。
(相關報導:
風評:海基會華麗轉身,冷衙門也能暖開機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