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一位文科出身的七年級平凡上班族,存股資歷9年。在股市投資的道路上,從昔日匆促上路的迷航小車,走過股市震盪,搖身一變,成為自帶GPS的領航車。以下是他根據自身經驗,而定下的5項核心持股篩選條件:
1.穩定配息超過10 年以上。
存這類股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領取股息股利,既然退休後要仰賴股利生活,連續配息達10 年以上的公司,代表它的獲利能力及股利政策都相當成熟穩定,相對較能安心長抱。
2.每年配息落差不要太大。
退休後每年靠領取股利來作為生活資金,這跟包租婆收取房租是一樣是屬於被動收入。若存股標的全部都像景氣循環股南亞一般,今年發個5 元(2019 年),隔年卻驟減為2.2元(2020 年),便無法維持每年穩定的生活品質。
3.股價波動小,可以安心持有。
像華南金及合庫金等官股金控有個特色,就是價格相當牛皮,這對喜歡賺價差的投資人來說或許有點乏味,但站在存股的立場卻是一大利多,因為股價的漲幅一大,就會心癢癢地想賣出,一不小心又走上賺價差的回頭路,且成天焦慮地追高殺低對生活品質也會有所影響。因此對我來說,波動小、價格穩定的個股,才是安心持有的存股好標的。
4.公司大方,盈餘分配率70%以上(賺100 元發給股東70 元以上)。
所謂的盈餘分配率是指公司願意拿多少比例的盈餘出來發給股東分紅,以「華南金」與「合庫金」為例,官股金控的身份再加上金融產業本身發展已成熟穩定,這兩檔的盈餘幾乎80% 以上都拿出來與股東同享,因此成為我眼中的存股好選擇;另一檔盈餘分配率也相當高的就是民營的玉山金,也是值得推薦給身旁親友的好標的。
5.股息殖利率5%以上。
每當公司發布配股配息的消息,股利較高的股票就會在新聞媒體的大力宣傳下而墊高股價,使得殖利率下降。我設定買進的價格一定要在殖利率5% 以上,如果因為股價上漲而導致殖利率低於5%,就會選擇先停止買進,改買其他殖利率尚有5% 的存股標的。例如兆豐金,往年除息後的價格都會有5% 以上殖利率,但2021 年由於股價上漲的關係而殖利率降至4.8%,就只能忍痛不買,改買合庫金與華南金。
退休後每年靠領取股利來作為生活資金,這跟包租婆收取房租是一樣是屬於被動收入。(資料照/取自PhotoAC)
基於上述條件,我找到了下面這些自己能安心持有的股票:
1、兆豐金:
• 優點:官股銀行獲利模範生,為政府特許之國際貿易及匯兌專業銀行,擁有「外匯業務」的護城河,殖利率約5∼6%。
2、合庫金:
• 優點:官股銀行,最大股東為財政部,持股比例26.06%,所占比例為官四金之首。獲利穩健且能持續緩慢成長,於官股銀行裡實屬難能可貴,踩雷較少。
• 缺點:上市時間較短,僅11 年,剛好跨過自己設定的門檻。雖有配股,但比例沒有華南金高,還原殖利率略遜於華南金。
3、華南金:
• 缺點:獲利策略較保守,2020 年子公司出大包。
4、玉山金:
• 優點:民營銀行獲利積極,盈餘分配率和官股銀行一樣大方,股本尚在成長期,願意配股,股利比例也是現金與配股各半,還原殖利率8%以上。
• 缺點:外資持有比例高,股價波動稍大(23 ∼ 29 元),但還在接受範圍內。
5、元大高股息ETF(0056)
• 優點:風險幾乎為零,ETF 為30 家公司的組合,不可能30 家公司一起倒閉。
• 缺點:只配現金,且股價波動較金融股大,20 ∼ 35 元都有過,只有價格落在殖利率5%以上時才會考慮買進。
小車筆記
◆殖利率=股利 ÷ 本金 × 100%
◆若不想自己計算股息殖利率可上「臺灣證券交易所」網頁,點選「交易資訊> 盤後資訊> 個股日本益比、殖利率及股價淨值比(依日期查詢)」欄位,就能看到排序及下載相關訊息。
ETF為30家公司的組合,不可能30家公司一起倒閉,非常推薦成為存股標的。(資料照/取自PhotoAC)
存股原則雖是只進不出、每年坐領股利,但「殖利率」以及公司能否維持「穩定的獲利水平」也是我每年檢視核心持股要不要汰弱換強的依據。若公司體制穩健(不論偶發的衰事),僅就公司獲利表現來檢視,但凡上升或持平皆可以安心續存。
倘若摒除大環境因素後,個股連兩年獲利衰退,且看不見公司拿出任何因應措施,就要評估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換股」操作了。基於不斷檢視公司基本面與股票殖利率的前提之下,我的持股在不同時期產生了下列變化:
中鋼:2014 ~ 2016 年
我在2014 年曾以25 元的價格,買過當時存股族最愛的「中鋼」,當時配0.7 元現金、0.2 元股票,還原殖利率有4.8%,勉強過得去。沒想到之後獲利一直走下坡,直到2016 年只配0.5元現金,殖利率剩下2%,終於讓我忍無可忍,領完股利,等到價格一回到均價之上便立刻賣出。
中華電:2014 ~ 2020 年
2014 年也開始陸續買了中華電,當時現金殖利率4.86%,官股加上價格穩定,還算可以接受。可惜近年獲利持續下滑,加上電信業為了搶奪市場大餅,不惜削價競爭,紛紛推出網路299 元吃到飽,讓逐年衰退的獲利雪上加霜。到2019 年領股利時,殖利率只剩4.06%了。
幸好中華電在2020 年3 月股災下跌不多,這不動如山的價格對我來說堪稱股災的提款機,於是我便以106 元的價格(持有均價97 元)全部賣出換成跌到23、22 元的玉山金。其實存了這麼久,真的會有感情,但換股也是期望自己的辛苦錢獲得更好的回報。記得全部賣光那天,心中若有所失,像是跟情人分手一般,往後中華電的新聞便不再和我有關。
金融股:2018 年~持續進行
我的金融股配置上是「二官股一民營」,官股求穩,民營衝刺。二官股是兆豐金、華南金(2020 年再加入合庫金)。至於民營金控,原本持有的是中信金,其獲利能力向來是國內金控的前段班,不過抱了2 年多發現它不管賺多賺少,股利都只配1 元現金,被網友戲稱為「一元金」,在盈餘分配率上感覺對股民不夠大方,於是便趁2020 年1 月中信金股價站上新高22元時出清,換成盈餘分配大方的玉山金,並趁股災持續加碼玉山金,拉低均價。
台積電 (2020 年~持續進行)
2020 年,我在股災後買了一些台積電零股,又拜讀闕又上老師的《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並與老公討論,我們一致認為台積電的企業文化誠信可靠,且領導者很有智慧與遠見,晶圓代工技術獨步全球,這一兩年逐漸將對手三星狠甩在後。
加上2021 年每個月產能滿載,獲利不斷創新高,又積極興建3奈米工廠,預計2022 年量產,連過年都加錢請工人初三開工,可見有多少訂單需要消化,未來股價成長可期。加上開放盤中零股交易,讓擁有台積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不過電子股起伏較大,買點難抓,於是我從2020 年8 月起,積極跟著粉絲專頁「股市米蟲王:持續買進台積電零股」,陸續購入台積電零股。
由於我的核心持股已有穩定的現金流,所以著手嘗試將部分資金放在優質的成長股上。之前存習慣了平穩價格的金融股,坦白說剛跨足存台積電時,確實會被電子股的價格起伏所驚嚇。
但一日才買進一股,就算一日價差多至15 元,實際虧損也只有15 元,感覺心中較能承受。也因為每天一股,不論便宜或昂貴
都能買到,使持有均價落在中間值,而且隨著持有股數越多,均價也越難撼動。現在每買一股台積電幾乎只會撼動到均價的0.01 元,影響不大,使我更能專注於累積股數。
加上持續閱讀闕又上老師的文章,以及觀看他分析台積電優勢的影片,都能讓我對持有這座護國神山更有信心,就算套牢也有強大的技術護城河及EPS 持續向上的兩大利多撐腰,相信未來數年股價精彩可期。
小車提醒
以上僅為個人存股進化史,無鼓吹購買任何標的之意,請自行判斷,勿隨意跟單,投資盈虧自負。
年存多少還是要根據實際薪水與生活支出來訂定,不要太善待自己,也不必太過自苦,挑選一個在生活與存股之間取得平衡點的金額,才能走得長久。(資料照/取自PhotoAC)
我的存股「每年目標設定」與「持股配置」
下面想來介紹一下自己存股每年目標設定的方式,以及現有持股配置比例,供大家參考。
存股目標設定
一般坊間書籍存股目標訂定以「張數」為多,不過一旦設定存個股50 張、100 張,容易令人感到到目標遙遠,缺乏動力。
以玉山金、兆豐金的價格,一般上班族大約要2 個月才能存上一張,獲得增強的時間太久。加上金融股我都是集中在每年8月除息後至12 月買入,如此操作一年只有四個月能在張數上取得成就感。
因此我改以「年存總金額」為目標,假設規畫一年存35 萬投入股市,扣除績效獎金3 萬、年終獎金8 萬後,還剩下24 萬要存,所以平均每個月存入2 萬,就能達成年存35 萬的目標。
這樣一年只需要專注於金額有沒有存到即可,不必為了存滿張數而在高點急於買進。
選擇核心持股的重點,在於可每年穩定提供5%∼ 8%股利的股票,累積張數越多,現金流的威力越大。(資料照/取自PhotoAC)
善用持股配置,提高存股效率:核心股60%+ 衛星股40%
我現有的持股配置是採「核心持股搭配衛星持股」的組合,第一次接觸到這個概念,是從陳重銘老師的《不敗教主存股心法活用版:教你存自己的300 張股票》書中得知,裡面提到善用「核心+衛星」的資產配置,便能加快存股腳步。
一、核心持股:民營+官股金控(60%)
老師以地球和月球來比喻,地球是行星,月球是衛星。地球為主體,亦即我們主要的「核心持股」。
選擇核心持股的重點,在於可每年穩定提供5%∼ 8%股利的股票,累積張數越多,現金流的威力越大,藉此打造未來支付房貸及退休生活的被動收入。這類型股票雖有價格平穩、令人安心持有的優勢,但也伴隨獲利、股價成長動能較低的缺點。
目前我的「核心持股」約占60%,其中民營玉山金占10%,官股兆豐金、合庫金、華南金共占50%。
二、衛星持股:台積電、趨勢向上的ETF(40%)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體積較小,且繞著地球轉,這是可以用來做價差的「衛星持股」。適時透過「衛星持股」賺價差,再將獲得的錢買進核心持股,便能加速張數的累積。但做價差很考驗投資者的眼光,必須勤做功課或對相關產業有深入了解,才能挑選出股價在未來幾年有上升潛能的個股。
「衛星持股」要選擇成長股,預期未來股價與獲利會大爆發。不過這種公司因為適逢設備、規模大量擴張之際,會保留較多的盈餘來拓展事業版圖,故現階段盈餘分配率都不高,須忍受幾年的低殖利率,才能換取公司產能成熟後的獲利成長,例如台積電。不敢單壓個股的朋友,也可以選擇未來趨勢向上的ETF 如0050、00757。
在成長股的選擇上,我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因為我的「衛星持股」個股只有台積電一檔。畢竟這樣技術領先、EPS 持續成長的優質公司,我目前只知道這一家,所以不打算貿然買進其他不了解、沒做過功課的個股。從2020 年起慢慢存零股,打算放到2、3 年後,待台積電工廠蓋好、產能成熟後賣出,當作房屋的裝潢費。不過,成長股著重於股價未來的成長性,當下殖利率不高,若持股比例太高會降低當年整體的殖利率。因此,我現在將衛星持股的上限定為40%,一旦超過會優先購入核心持股。
三、傳產:南亞、亞泥(不景氣時加碼,比例不限)
南亞是台塑四寶之一,亞泥為水泥業,二者皆為穩定配息超過38 年的傳產大佬,但身為景氣循環股,股利會隨景氣大起大落。所幸這2 檔股票景氣循環的時間很少重疊,我從2013 年抱到現在,還不曾遇過2 檔同時都不景氣的情況,頗能互補。
因此若考慮投資景氣循環股,挑選2 種截然不同的產業,也是一個解決股利大起大落的辦法。
景氣循環股價格起伏高、股利落差大,所以我不會放在每年固定購買的名單內,只有遇到景氣差、股價較低時(如:亞泥30 元、南亞66 ∼ 70 元左右),才會考慮額外加碼。
小車筆記
核心持股:殖利率要高(5%以上)。
衛星持股:股價成長動能要高(殖利率低一點沒關係)。
景氣循環股:於景氣低點時加碼。
核心持股及衛星持股的比例
我認為這兩者之間的比例可根據自己的「價格漲跌耐受度」及「股利現金流的依賴度」來彈性調整,年輕人現金流依賴度低,衛星持股比例可多些;退休族或準備退休的朋友,現金流依賴度高,衛星持股比例就要少些;保守型投資人核心與衛星持股比例可抓「8:2」;比較願意承擔風險衝刺的朋友可各抓「5:5」;甚至年輕又大膽的投資者,可於前期投入100%衛星持股,待股價成長或屆齡退休時,再全部轉換成核心持股。
兩者比例多少沒有正確答案,重點在於釐清自己的心。只要能讓自己抱得開心、抱得安心、抱得長久,就是最適合自己的投資組合。
成長股著重於股價未來的成長性,當下殖利率不高,若持股比例太高會降低當年整體的殖利率。(資料照/取自PhotoAC)
作者介紹|小車X存股實驗
FB粉專「小車X存股實驗」 版主,2021年2月成立粉絲專頁,分享存股心得與成長,短短半年內吸引上萬粉絲追蹤。文章獲《經濟日報》、《早安樂活》等媒體轉載刊登,並接受《優渥誌》專刊主題採訪。
一位文科出身的七年級平凡上班族,存股資歷9年。在股市投資的道路上,從昔日匆促上路的迷航小車,走過股市震盪,搖身一變,成為自帶GPS的領航車。
在存股多年、小有所成之際,真心感受到存股是一項穩健且具有合理報酬的投資。專業門檻低、花費時間少,只須建立正確心態,簡單操作即可輕鬆上手,非常適合鎮日忙碌薪資有限的上班族。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幸福文化《給存股新手的財富翻滾筆記:最適合小資族的「金融股543規律」,用薪水4萬輕鬆打造年收股息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