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去年4月受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影響,首度宣布實施緊急事態宣言,勸導民眾避免不必要的外出。許多家中有小朋友的家庭因擔心出遠門,會造成自身或他人感染風險,只能帶小孩在家附近的公園遊玩,沒想到卻因此出現部分抱怨小孩嬉鬧聲太吵的居民。有日媒指出,原本在疫情期間笑聲滿滿的公園,如今只見小貓兩三隻。
高齢者のクレームで公園から子供が消える「歪な環境問題」への危惧https://t.co/QF3FJBYRnD自宅でテレワーク中だという吉本さんは、部屋から見える公園から子供達の声が消え、環境がガラリと変わってしまったと振り返る。変わった原因というのが、「自治会からの貼り紙」だった。#公園 #クレーム
— NEWSポストセブン (@news_postseven) March 23, 2021
嬉鬧聲影響居民 自治團體貼公告禁止跑跳、玩球
小學館旗下的《NEWS POST SEVEN》(NEWSポストセブン)撰稿作家森鷹久指出,現居千葉縣的30多歲主婦牧田亞由美(化名),有2個分別為4歲和2歲的小孩,她原本因為疫情沒辦法帶小孩出遠門,所以改成平日小孩托兒所下課後或假日帶他們附近的公園玩,沒想到去了幾次後就發現有人在公園貼字條,抗議小孩玩耍的聲音吵到鄰居,並以附近有很多老人家居住為由,禁止小孩在公園跑跳、玩球。字條不但用紅字寫上「警告」兩個大字,最後還署名是當地的「自治團體」。
高齢者のクレームで公園から子供が消える「歪な環境問題」への危惧(NEWSポストセブン)#Yahooニュースhttps://t.co/CaR8QF3H33公園を使わせてくれない上級生 pic.twitter.com/1Ga1wCUGQL
— しょうに (@sho_ni_555) March 23, 2021
「原本因爲疫情哪都去不了,所以想說至少在附近找個人比較沒那麼多的地方讓小朋友玩,但看到公園貼了那張紙後,每次去都感覺帶小孩來玩像在做『壞事』一樣,所以我漸漸也不帶他們去公園玩了。」「公園原本就有市政府設置的使用規範看板,內容規定禁止在深夜或清晨從事棒球、高爾夫球等球類運動,及放煙火。但自治團體卻規定得更嚴苛,我問過自治團體和市政府,自治團體表示是因為『有民眾反應』才加新規定,市政府則說每個自治團體有不同考量,讓我很疑惑公園到底是誰在管的。」
行政單位、自治團體互踢皮球
佐賀出身的森鷹久認為,自治團體禁止的「大聲喧嘩」、「拋接球類」確實都是會吵到周邊鄰居或造成危險的行為,但要因為老人家而限制小孩不要太大聲、不要玩球,就有點「年輕人就是要聽老人家的話」的感覺了。且牧田太太表示,除前述提到的公園外,其他離家很近的公園也相繼被貼上同樣的警告字條,導致當地公園越來越少看到小孩嬉鬧的身影,她詢問過很多單位都沒人想管。
另一名住在神奈川縣的40多歲上班族吉本誠(化名)則說,他現在經過公園,都只看到在做體操或曬日光浴的老人家,相對於早上還會有零星人潮,到了傍晚或更晚則幾乎沒什麼人,只剩下聚在一起吸菸和喝酒的年輕人,沒什麼一般民眾,甚至覺得公園附近的治安變差了。
高齢者「公園でボール遊びするな!」子供「道路で遊ぼう」↓高「道路で遊ぶな!」子「家で遊ぼう」↓高「ゲームやスマホばかりで不健康!」子「公園の遊具で静かに遊ぼう」↓子「遊具が高齢者用ストレッチ器具に替わってる…」子育てしくい街から、子供はいなくなるよ…そしてドイツ出羽守。 pic.twitter.com/gwTZM6oIYr
— ブラック企業アナリスト 新田 龍 (@nittaryo) March 23, 2021
「疫情升溫之後,每天來我家附近公園玩的小孩變多了,就算是假日也常會一大清早就聽到小孩嬉戲的聲音,我確實也覺得聲音很大,但沒想到會有人因此跑去抱怨,而且署名『自治團體』的公告還明確寫說『因為小孩太吵影響到附近老人家的健康』。」吉本表示自從公告張貼後,小孩嬉鬧的聲音也漸漸沒了。
公園噪音問題或成另類「青銀之戰」?
「原本公園規定禁止飲食、抽煙,但最近常常會看到老人家帶著便當在公園裡喝酒,甚至還有人違反規定在公園遛狗,寵物大小便也不清,髒死了。」吉本表示,他聽說自治團體裡較年輕的成員曾向自治團體反應前述問題,但因自治團體成員多半年紀比較大,所以根本聽不進去年輕人的意見。
森鷹久指出,若進一步探討前述幾個案例,可以發現實際有向自治團體或長青聚會反應的都是老人家,其中雖然也有像牧田太太這樣四處詢問的中壯年世代,但從行政單位實際接獲的抗議或反應件數來看,高齡者提出的比率還是比年輕人多。一名負責管理公園的職員也同意這種說法,表示除公園外,地方政府管理的公民館、體育館、體育設施也常常接到反應,要求將場地規劃成便於老人使用的環境,並稱年輕一代因較少發聲,所以有時候會被行政單位當作「沒有意見」。
【悲報】老害のクレームにより公園から子供が消える事態に→子供が消えた公園で老害は弁当持ってきて酒盛り : ハムスター速報 @hamusokuhttps://t.co/SJF35uPKXS
— ハム速 (@hamusoku) March 23, 2021
森鷹久也提出另一種看法,指出與前述的小公園相比,位於市中心的大型公園則不太常出現這類情形,且除當地居民會使用外,甚至還有不少外地遊客專程拜訪,人潮更多。認為會引發居民抱怨,進而影響部分人使用權益的地區,多半是高齡人口與年輕世代同住,或是舊商店街改造的新鄉鎮等會有年齡差距大、新舊人口習慣不同問題的地區。
ボール遊びを禁止して子供を排除、犬の連れ込みを禁止してペットオーナーを排除、もはや喫煙所と化していた公園が、今度は全面禁煙に。そして誰もいなくなった。何がしたいんだ公園。 pic.twitter.com/bImRTxST0i
— なつ (@tsu57) March 22, 2021
一名自治團體相關人士認為,會發生前述問題的地區,通常當地的地方團體(長青聚會、自治團體等)都沒什麼年輕成員,就算是年輕人口比較多的新城鎮,年輕人出席地方會議、活動的意願及比率都比老年人低,故有時確實會出現年輕一代未參與重要決策的情形。 (相關報導: 日本「創意天皇」落漆》提議渡邊直美扮豬,東京奧運開幕式總監下台 直美大氣回應:我這樣很好,胖胖的很快樂! | 更多文章 )
多數網友不以為然:遊樂設施本來就是為小孩設計
針對有人認為高齡者比年輕人更積極為自身權益發聲,部分日本網友則不以為然,有人質疑很多公園都有設遊樂設施和沙坑,很明顯就是要提供小孩安全的戶外遊玩環境,如果只因為小孩嬉鬧太吵就禁止,可能會違反設置公園的初衷。另一名網友則說,老年人也年輕過,在他們小時候可能沒有什麼公園,只能在荒地或草地玩耍,如今小朋友有了更好的環境,身為大人應該要感到慶幸,而且老人家多去公園走走,聽到小孩朝氣蓬勃的聲音也可以轉換一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