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場記者會,可以說是所有問題的根源……」2023年6月份,新北市板橋區某幼兒園爆發疑似餵食孩童不明藥物風波,之後更傳出是管制藥物苯巴比妥、引發家長全面恐慌與抗議。
但隨7月12日新北地檢署對教保員等人不起訴處分,家長又開始飽受社會攻擊、教保員怒告誹謗──對於這一切爭議的根源,今(22)日監察委員葉大華、蔡崇義、林郁容提出調查報告糾正新北市政府,批評新北市府處理過程漏洞滿滿,造成恐慌不斷升高。
新北市府第一時間重罰 監委稱報告方法、判斷都有瑕疵
葉大華說明,本案起於2023年5月14日,事發之A幼兒園3名家長前往警局報案,表示孩子在農曆年後出現異常狀況,包括自殘、撞牆、情緒暴躁等,懷疑孩子有被餵食不明藥物,包括幼幼班、小班、中班6位孩子等。
因本案已於警局報案,新北市政府進行行政查處,並於6月8日記者會表示,市府已邀集毒物學者、小兒科醫師、檢驗科專家等,在28名學童中有8名「微量檢出」,認定該幼兒園已違反《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處以最重15萬元罰鍰、立刻廢止A幼兒園設立許可。
林郁容表示,這就是「新北幼兒園疑餵藥案」全面爆發的根源,畢竟新北市府都說有檢出藥物、重罰幼兒園,家長們也在6月18日憤怒上街,擠爆新北市府廣場──但真的是這樣嗎?本次監委調查之後批評,這是新北市府自行草率解讀檢驗結果。
監委葉大華22日舉行「新北市幼兒園疑似餵藥及不當對待幼兒事件」記者會。(顏麟宇攝)
葉大華指出,雖然家長早於5月14日就到警局報案、15日教育局派兩名職員入園檢查,新北市府直到6月5日才入園進行專案血檢,因當時有許多家長已不信任園方、離開該所幼兒園,6月5日當天實際上只採集16名幼童的檢體;至於記者會宣稱採撿的「28名」,其中有12名是家長自行檢驗的,新北市府竟把不同時間檢驗的16名、12名學童兩方數據「併起來」報告。
此外,6月6日新北市衛生局就入園血檢取得之16份檢驗報告進行專家會議,與會專家提及兩大重點──第一、最重要的,專家指出,這份數據僅提供受檢者健康狀況參考,有無餵食藥物需要透過司法偵查結果釐清,例如配合監視器畫面、幼兒證詞等。
第二,雖然有4名幼童每毫升血液檢出1微克以上的藥物,專家也提醒,數據在1.0至1.5之間可能都是邊緣值,不能排除其他干擾造成「類似」檢測出藥物的結果──具醫學背景之監委林郁容解釋,依檢驗常規來說濃度很低幾乎等於沒有差異,甚至可能再檢驗一次的話,會有好幾位未檢出、變成正常值。意即,連專家都不敢肯定教保員真的有餵藥、建議慎重處理,沒想到新北市府6月8日記者會,讓整個事情炸開了。
「新北教育局的處理方式,一定不是專業人員推薦的──但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也不曉得……」林郁容說。
市府重罰幼兒園15萬 監委:只有其中6萬是「不當對待」罰款
林郁容也指出,新北市府選用血液檢查的最大問題是,檢驗時間已經離疑似餵藥時間數個月、就算有餵藥也可能早就代謝掉了,「但可能他們已經兵荒馬亂了,沒辦法好好思考。」最大的問題仍是,新北市教育局直接把「篩檢數據」當成「確定檢查的數據」來解釋,「這種非常專業的東西,還是最好回歸專業,比較安全。」
此外,葉大華指出,檢驗結果是新北市府在6月8日記者會後才交給家長的,但也沒有協助判讀數據、只給了檢驗醫院的總機電話,更是引起家長恐慌,衛福部還為此開啟專案協助家長解讀數據。
至於新北市府記者會宣稱A幼兒園違反《幼照法》重罰15萬、即刻廢止設立許可等,也不是事實。葉大華表示,當時餵藥爭議的行政調查還沒結束,所謂「重罰15萬」包括之前未通報校安問題(3萬元)、將停辦未申請(6萬元),其中只有6萬是罰本案的幼兒不當對待。
2023年6月18日,新北市府對餵藥疑雲處置方式引起上千民眾上街、舉辦「不藥傷害我的孩子」行動。(資料照,陳思明攝)
監委質疑教育局沒立刻扣押錄影帶 府檢各執一詞
本案進入新北地檢署調查、以「質譜儀」檢測學童毛髮是否有殘留藥物,其結果可回溯至數個月以前,而新北檢於7月12日做出不起訴處分,理由包括監視器畫面沒看到餵藥、36位幼童毛髮檢體都沒驗出苯巴比妥等47種藥物反應等;7月13日,新北市教育局也公開行政調查結果,認為無法認定幼兒園有不當對待學童問題,廢止原先(6月8日)裁罰與行政處分。
但很顯然,不起訴處分並沒有還原真相、反而讓爭議越吵越烈,家長不服聲請再議、全案發回新北地檢署調查至今無結論,關鍵就在其他新北市府違失──教育局未在第一時間立即扣下監視影像、「司法早介」未能整合不同單位、兒童證詞的採信衡酌等,也都在這次遭監委糾正。
就監視器影像部份,葉大華說明,依《幼照法》相關違法事件行政調查程序,地方主管機關知悉事件發生後,應即命機構先行保存與事件有關證據資料、1個月內的都必須保存,但2023年新北A幼兒園疑餵藥案,新北教育局竟罕見地沒有扣下任何證據。
事實上,2020年A幼兒園也曾被舉發過不當對待案件,教育局立刻到園所進行行政稽查、扣下監視器畫面,也確實在監視器畫面裡確認教保員有拿紙捲打小孩,那為什麼這次沒有?據新北市政府說法,是檢警要他們不要「打草驚蛇」、所以只在現場確認到有4支監視器,但據新北地檢署說法,主責檢察官是在教育局入園稽查(5月15日)以後才知道這事、何來指示?新北檢也強調,檢察官對教育局沒有指揮權,行政機關原本就可以扣了就走、之後再提供檢察機關副本。
儘管教育局與地檢署各執一詞,監委認定教育局在行政調查確實有違失,而且錄影帶是13支、不是4支,也對此糾正新北市府。
監委蔡崇義(右起)、葉大華、林郁容針對幼兒園疑餵藥案,糾正新北市教育局事發時沒有立刻扣押錄影帶。(顏麟宇攝)
幼兒園「3樓小房間」至今真相成謎 監委:沒有人去確認過
最後監察委員蔡崇義指出,本案很多幼童家長認為自己孩子遭受不當對待,包括老師餵藥、把孩子關在3樓小房間、被打被罰站被關廁所等,但本案發生到現在1年多,無論是新北市政府、檢方都沒有任何人去確認過:幼兒園真的有3樓嗎?
至於刑事偵查過程,由於檢方扣得的13支錄影帶都被覆蓋過,蔡崇義也好奇:檢察官到底是直接看完,還是把蓋過以後的原始狀態重新看過?「我們約詢時當然不敢指導偵查動作,但我們有拜託他們把監視器被覆蓋的部份讓專家解讀,依現在科技來說這問題不大。」
蔡崇義也強調,行政調查、刑事偵查是不同的事情,新北市府最大問題是沒有釐清「不當對待」的部份、全以檢方起訴與否來判斷,也因此事發1年多來依然無法釐清A幼兒園有沒有「不當對待」。
本案發展到社會恐慌、教保員與家長對立,新北市府的作法是其中關鍵,監委也盼以本案為鑑,未來衛福部、教育部、法務部皆可好好審視幼兒案件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