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勞工部於本月6日發布了非農就業報告,結果顯示8月季調後的非農就業人數低於市場預期。受此消息影響,比特幣短時間內迅速上漲,從5.5萬美元最高漲至約5.7萬美元。
然而,數據公布約1小時後,比特幣開始帶領整個加密貨幣市場下跌,最低回落至5.2萬美元左右。隨著比特幣走低,加密貨幣市場的總市值也隨之大幅縮水,已經跌破2萬億美元大關。

回顧上一輪降息周期,比特幣在降息之前就提前上漲,但隨後在降息前一個月開始回落,進入下行趨勢。直到2020年3月無限量化寬鬆政策出台後,流動性才得以釋放,並促成了2020至2021年的牛市。目前,比特幣再次出現類似的提前上漲情況,但未來流動性能否進一步改善仍存在不確定性。
為何比特幣突然暴跌?
儘管非農數據看似利好,但比特幣為何會突然暴跌?這波拋售壓力主要來自現貨市場,尤其是Coinbase平台。從美股開盤和收盤的時間對比可以看出,現貨市場的負溢價惡化始於美股開市,而在美股收市後逐步恢復正常。
這表明此次下跌主要是由Coinbase平台的大量拋售引發的。至於美國投資者為何突然拋售ETF,可能與他們對宏觀經濟數據的不同預期有關。這與2023年初的情況相似,當時市場預期「加息結束」和「降息周期」將至,並且將疲弱的經濟數據視為降息加速的信號。
如黃金,比特幣是零息資產,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利率帶來的壓力,推動了風險資產的牛市。隨著美國聯準會(Fed)準備降低利率,如果黃金繼續上漲,這將進一步強化降息的效果,幫助經濟實現平穩著陸。反之,如果黃金下跌,那降息的效果就會減弱。
比特幣作為既是零息資產又是風險資產的特性,也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最終,聯準會可能需要在「經濟平穩+美元貶值」和「美元強勁+經濟衰退」之間做出選擇。我認為兩者都會讓比特幣在下一個階段熊市轉牛市。
公鏈是什麼?
自區塊鏈誕生以來,公鏈板塊始終是市場競爭的核心領域。作為區塊鏈技術的基石,成功的公鏈不僅吸引大量資金和用戶,還能通過其生態系統影響市場走勢。
公鏈,即公共區塊鏈(Public Blockchain),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帳本技術,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查看並驗證網絡上的交易。公鏈的主要特徵是其公開性和無需授權的特點,經典的公鏈項目包括比特幣和以太坊,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技術成為許多新區塊鏈項目開發的基礎,許多開發者利用這一技術發行新代幣,進而席捲市場。
隨著幣安鏈的崛起,單日發行項目最多可達9000個,隨後SOL等公鏈的成功推動了Layer 2技術競賽,低手續費和高速交易成為新公鏈的標準。
這些公鏈項目的成功帶來了巨大的回報,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然而,自從FTX事件導致SOL暴跌後,公鏈項目的表現逐漸低迷。儘管許多項目仍在穩步推進,如APT、ARB和CORE等新興公鏈,但它們未能吸引普通投資者,價格持續下跌,難以突破市場困局。
因此,投資公鏈項目時,我們需要理解當前公鏈項目為何難以擺脫下跌趨勢。首要原因是熊市環境下資金縮減,無法支撐這些高市值項目。例如,ARB發行價約1美元,總量100億枚,意味著其市值一開始就達到百億美元,增長空間有限。
另一個問題是機構和大戶持倉過多。雖然機構資金能支持項目發展,但也使項目的未來走勢受制於這些機構。以SOL為例,FTX倒閉後拋售大量資產,嚴重影響了其表現。
此外,機構介入後,普通投資者難以以低價進入,削弱了他們的投資興趣。目前,一級市場上的公鏈項目相對稀少,許多零成本挖礦的項目雖吸引了一些空投參與者,但不屬於高回報的長期投資選項。
早期公鏈之所以脫穎而出,是因為它們在技術和生態建設上為區塊鏈市場帶來了創新動力。因此,投資公鏈項目應當以穩健策略為主,而非追求短期暴富,而是著手研究真正對區塊鏈基礎建設有意義的公鏈項目,並且有計畫的長期投資。

作者介紹|李可人
比特幣長期持有者(Hodl)。2017年加入幣圈,為新北礦場聯合創始人;同年加入萬寶週刊擔任加密幣專欄作家;2018年加入知名區塊鏈新創科技公司擔任行銷、公關職務至今;2020年與全球最大加密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合作,舉辦比特幣定期研討會。 (相關報導: 美股又重挫,台指期跌逾700點!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出爐,聯準會9月將大幅降息?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林彥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