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美國大選,不少香港民主派人士支持川普連任,認為他以往展現出的強硬「反共形象」能助捍衛香港的自治。
那也是《港版國安法》生效的同一年,人們普遍感覺到人權和自由受到嚴重侵蝕,像許多中國國內外異見人士,香港民主人士中湧現不少川普「鐵粉」,他們希望其連任,能繼續抗衡北京,為港人爭取多一點自由空間。
曾公開表達過支持川普的中國民運人士包括王丹、維權律師陳光誠和華裔學者余茂春。余茂春曾是川普時期的白宮智囊成員。
四年後的今天,許多港人覺得香港已經面目全非,面對2024年的美國選舉,他們中有的選擇默默關注,繼續支持,但也有人認為,以前對川普的支持是建立在「一種illusion(錯覺)」上,選擇不再支持他。
在香港從事文創業的Takki Ma稱他自2019年開始一直都支持川普,他在接受BBC中文訪問時表示,川普的領導風格有別於其他西方領導人。在上一屆大選中,他比較留意事態的發展,亦會轉載新聞,與其他支持者互相打氣,「間中會跟另一派的支持者罵戰,有在港、海外或台灣。」
理性上,他知道這些舉措對於美國的選情近乎完全沒有影響,「這跟一班球迷爭論球隊戰術一樣,對賽果毫無影響。可是某程度大家都透過支持兩派選情,短暫脫離眼前無法改變的現實。」
到了這屆大選,香港社會上的關注度有所減低,Takki說:「2024年香港人對美國大選討論少了,變成默默關注。」
「高調以及不可測」下有隱憂
在2019年之前,Takki Ma並沒有太過關注美國政治。然而,在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期間,推動國際關注及聲援香港現況的「國際線」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不少民主派人士及政治人物也有到訪國際出席聽證會、進行遊說。
Takki認為,當時川普對香港人來說,跟以前西方領導人完全不同,他也是那時候開始支持川普,「尤其當時香港人很努力尋求國際認同,這種風向改變似乎帶來一點希望。」
川普政府的確很快有了行動,取消了香港特殊貿易地位,並就香港局勢作出連串強硬表述。Takki說,直到現在,他仍然是川普的支持者。
然而,Takki覺得川普在對華方向上未必會一以貫之,比方說,2020年他主張要封殺抖音(TikTok)或者將之拆件售給美國公司。可在2024年6月,川普在TikTok上開通個人賬戶,6月1日發布首條影片,並且表示因需要競爭而支持TikTok。
相反,一些支持川普的港人起初認為,現任美國總統拜登被視為對華友好,拜登當時甚至被一些網友戲稱為「China Joe」。Takki說他自己也有同感。
但實際上,拜登政府封鎖中國和香港的手段不斷遞增,「例如在科技產品上香港也被歸納在圍堵範圍中,」Takki說。
Takki說,他擔心美中交惡加劇,到香港能接觸到的網路服務及內容,可能會再進一步被收窄。一些科技公司如OpenAI的產品已經無法在香港使用。
在美港人的處境會更加不明朗
現居美國加州、正在申請政治庇護的香港人易碎君(網名)告訴BBC中文,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是川普的支持者,也形容自己是「鐵粉」。他認為,若果那年川普連任,將會有利於當時的香港局勢,「當初也是相信(美國)大選有舞弊,但時間愈久,到了現在會覺得以前有一種illusion(錯覺),因為2019年過了的那幾條法案,令到香港人把所有credit(功勞)都給予了Trump(川普),變成了不太理性地去支持。」
2019年香港的反修例運動期間,美國通過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保護香港法案》,由時任川普簽署成為法律。對此,北京當局提出強烈譴責,表示此舉嚴重干預香港事務以及嚴重干涉中國內政。
翌年國安法生效之後,美國財政部宣佈制裁11名損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員,當中包括前特首林鄭月娥、前律政司司長鄭若驊、以及當時為保安局局長的現任特首李家超等,同時亦通過了《香港自治法案》,撤銷美國對香港的特殊待遇。
當時這一系列措施為川普在香港民主派人士間贏得不少聲望,「但大家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美國是一個民主社會,任何法案都是談出來的,而不是一個總統(個人)想立什麼法就立什麼法。」
易碎君坦言,他對於川普支持的轉變,是在他去到美國之後的事。
2022年,當時15歲的易碎君因在網路上創作及發佈一些諷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作品,遭到國安警員上門調查,並找其協助調查一宗涉嫌煽動的案件,但沒有進行拘捕。
在多次約談後,易碎君表示感到壓力、不安,最終於2022年8月逃離香港,獨自到了美國舊金山,並在入境的時候向當地海關表示尋找政治庇護。
由於入境目的與其旅遊簽證不符,他被移民當局拘留了約三個月。之後,易碎君在當地的公立高中繼續學業,並接觸到一些在當地的川普支持者。
他記得有一次跟支持川普的白人老師談起自己被拘留的經歷,「她說我是外國人,資源應該優先留給美國人,又說我是新來的,也不知道是不是間諜。」這讓他感到荒謬,也覺得生氣。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今年呼籲為港人設立「救生艇」移民計劃,移民問題亦是這屆總統大選中的爭議主題之一。
川普過去以保守的移民政策見稱,除打擊非法移民外,早前亦有媒體報導其打算收緊合法移民的管道。易碎君擔心,若果川普再次當選執政,港人的「救生艇」計劃未必能夠順利推行,而現在正於美國申請政治庇護的港人前路亦可能會不明朗。
拜登政府曾延長及擴大給予香港居民的「延遲強制離境」待遇,讓因政治原因替滯留美國的香港人能夠合法逗留在美國,但這個臨時措施將於明年2月5日到期。被香港政府懸紅通緝的社運人士邵嵐於川普勝選之後,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擔心在措施到期之後,大批來自香港及其他國家的人權捍衞者的安全及未來或會面臨威脅。
香港的日子變得更加艱難?
目前仍然居於香港、自2016年川普第一次參選已經支持他的黃先生告訴BBC中文,自己一直不太喜歡民主黨的歷任總統、以及當時川普的競選對手希拉蕊。「奧巴馬(歐巴馬)之前講了很多事情,但實際上做到的不多,」他說。
黃先生說,川普的出現,當時外界形容他為「政治狂人」,這種非典型政治人物的形象及套路,對於他來說頗為新鮮,「覺得這種人才能夠帶來改變。」
他形容川普之後的四年執政有很多舉措都是「破天荒」,包括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進行歷史性會面、開展中美貿易戰等。
雖然在其執政期間多次稱呼習近平是「朋友」,2019年則稱其為「敵人」。2019年後香港的民主派人士因川普對華姿態強硬,而支持他。
但黃先生認為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兩者對華政策的強硬方向並不會有太大差異,「都是對抗中國的,分別不會太大,只是明顯和不明顯。」
然而,有別於坊間認為川普的今次當選會對香港有利,黃先生對此有不同看法,認為雖然制裁中港官員會有大快人心的效果,但實際上過去川普的措施對香港並沒有太大幫助。
「對現在的情況有沒有改變?社會的自由度、之前失去的東西有沒有回來?沒有。」他說自己有種感覺,來自國際或者遠方的行動,實際效果有限。
但在上一屆及今屆的美國總統選舉中,他仍然希望川普能夠勝出。具體到這次選舉,他認為,無論是賀錦麗或是川普當選,對香港未來都不會有太大影響。「可能會制裁多幾個官員?然後跟香港斷掉某些關係及貿易。之前講攬抄,但不會移民的那班人,就是留在香港繼續受罪。」
早前川普曾表示會對中國商品徵收60%關稅,他擔憂,受拖累,香港的日子也同樣會變得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