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史學家 文章列表
#
史學家
約 4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川普如何打贏美中新冷戰?歷史學家要他以雷根為師,台灣恐再成談判籌碼
當今的世界秩序,大致上是以美中對抗為軸心鋪陳開來,雖然俄羅斯、伊朗、北韓依舊造成區域威脅,但後面三個國家都沒能讓華府以舉國之力相抗,甚至還不斷嘗試與其和解(比方北韓問題的六方會談、處理伊朗核問題的P5+1、甚至是打算與普京見面的川普),只有中國讓二十一世紀的時局再次回到了新冷戰。當本世紀推進了四分之一,這場美中新冷戰還會持續多久呢?
李忠謙
2025-01-14 06:10
評論
國際
國內
歷史
專欄
點教育》不要像他們一樣─史學家考特金對開放社會的建議
美國史學家史蒂芬‧考特金(StephenKotkin)是俄國史和地緣政治的專家,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三十多年,現在是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他原本就忙碌於公開講演,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由於對蘇聯政治、俄羅斯統治、歐亞地緣政治、乃至中國大陸有深入的研究,就更大量地曝光於各種媒體上。
諄筆群
2024-10-21 05:50
評論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蔡登山專文:陳垣─「竭澤而漁」的治學精神
陳垣和陳寅恪都是當代極有成就、極富盛名的史學家,並稱為「史學二陳」。後來陳寅恪避地南方嶺南大學任教,陳垣一直留在北方,長期擔任私立輔仁大學校長和北京師範大學校長,所以兩人又別稱「南陳」與「北陳」。胡適曾說:「南方史學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學能疑古而學問太簡陋,將來中國的新史學須有北方的疑古精神和南方的勤學工夫。能夠融南北之長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國維與陳垣。」法國漢學家伯希和也曾說:「中國近代之世界學者,唯王國維與陳垣先生兩人。」
蔡登山
2024-09-03 05:50
新聞
國內
首位台灣出身得主!歷史學者許倬雲獲頒唐獎漢學獎
唐獎第6屆漢學獎揭曉,94歲歷史學家許倬雲獲獎。他善於發掘長期歷史的本質問題,除了學術專論外也有通史著作,是一名博雅兼具的學者,也是在嚴格定義下首名台灣出身的得主。
中央社
2024-06-20 11:23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張彥專文:江湖史家的雄心壯志─他們能改變中國命運嗎?
如果說全世界的人都有一種共通傾向,那就是他們都對歷史爭執不休。或許世事本如此;人類既然無法確知未來,只得在歷史中尋找線索。當然,如果我們今天觀察自己的國家,無論在非洲、美洲、亞洲或歐洲,歷史始終具有爭議性。美國人仍在辯論奴隸在美國史上占有的核心地位。歐洲人為當年殖民帝國的殘酷爭得面紅耳赤。非洲青年挖出「比夫拉戰爭」(BiafraWar)與種族隔離時代的陳年舊帳。早在大多數人出生前就已發生的往事,卻成為形塑未來的重要關鍵,這種例子在日本、新加坡、印度,以及其他許多國家也俯拾皆是。
張彥
2024-05-30 05:5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歷史
文化
中國人文科學為何落後於西方? 2大史學家對話都指向「這個原因」
首位獲得數學界最高殊榮菲爾茲獎(FieldsMedal)的華人學者丘成桐(Shing-TungYau),此前在中國大陸一場演講語出驚人,指「中國數學水平與美國相差80年」,引起學界和媒體熱議。近期,台灣2大知名史學家汪榮祖與徐泓在一場座談會上,不約而同論及中國人文科學為何趕不上西方的原因,兩人的答案都共同指向了五四運動以來的「全盤西化」,使得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永遠跟在西方後面走,缺乏民族自信。
張鈞凱
2024-05-26 07:30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紫禁城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為何周圍一棵樹都沒有?歷史學家揭電視劇沒演的3大玄機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西元1406年),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年)落成。位於北京中軸線中心的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有大小宮殿70餘座,房屋9000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的宮殿型建築,也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的地方。不過,外界疑惑故宮園區占地廣大,為何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周圍卻連一棵樹都沒有?對此,中國歷史學家紀連海也點出背後三大關鍵。
胡冠廷
2023-10-19 11:37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陳茻專文:縱橫材料之海─關於中國研究的模糊、多元與真相
史景遷老師的《中國縱橫》,是一本學術文集,也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探索西方學者中國研究的地圖。
陳茻
2023-10-10 07:00
風生活
風歷史
世界
文化
為何秦始皇陵墓中的兵馬俑沒戴頭盔,連盔甲都超單薄?歷史學家揭背後犀利原因
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耗時39年,是中國皇帝秦始皇的陵墓。而為數眾多的兵馬俑更是聞名於世的古蹟,自1979年對外開放以來,各國元首或政要陸續前來一窺這中國古代的輝煌文明。不過,細看兵馬俑可發現,兵馬俑雖是士兵,但大多數頭上皆無配戴頭盔,身上的鎧甲也看起來相當輕便。對此,中國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歷史教師紀連海指出,背後原因與「商鞅變法」有關。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3-08-13 10: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耶魯歷史學家給中國統治者的諍言:擺脫帝國遺風,關注百姓福祉
文安立(OddArneWestad)教授是研究現代東亞歷史和現代國際史的頂級歷史學家。在美國之音記者平凡近日對他進行的專訪中,文安立教授特別回答了中國為什麼要以美國和西方為敵、西方世界對中國誤判四十年、中國強調歷史上的輝煌等問題。文安立教授表示,中共帝國遺風,美化過去,顯示出現在的虛弱。
美國之音
2023-01-04 02:00
為妳寫史:專訪《她的世界史》琳達.柯利
「我一直很想寫一本傳記,不是首相、將軍這類大人物,而是一個女人的故事。」
林庭葦
2022-11-18 17:40
風生活
文化
為何台灣人不討厭日本,卻仇視韓國?歷史學家一席話,道出「反韓」背後的自卑
編按:近十年來韓劇、KPOP、韓國電影越來越受歡迎,但我們能從中看到韓國真正的社會樣貌與文化嗎?筆者從小時候的哈韓,到中年的反韓,再到遲暮的知韓,一路走來半世紀。將畢生經驗鋪陳在這本書中,希望能對年輕世代有所啟發。
時報出版
2022-11-14 23:56
新聞
國際
軍事
歷史
烏克蘭戰爭:歷史學家梳理烏克蘭在20世紀的6個關鍵節點
俄軍入侵烏克蘭,硝煙滾滾。聯合國數據顯示,不到兩周,躲避戰亂的烏克蘭難民人數超過200萬。
BBC News 中文
2022-03-10 17:00
陳翠蓮:從國會記者到歷史學家,解謎二二八的志業
「這些問題前前後後花了我二十多年的時間來解答。」
曾聖軒、廖品硯
2022-02-25 18:10
風生活
新知
風歷史
文化
為什麼「一週七天」變成全球標準?歷史學家揭背後原因,原來與宗教信仰沒關係
以「日」、「月」、「年」作時間單位,尚且有天文學的基礎,唯獨「星期」不符合自然,也不完全融入月或年。直至約150年前,除了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世上許多人沒此概念也如常生活,那為何「一週七天」如今卻是全球標準,主宰世界?歷史學家DavidHenkin的新書 TheWeek:AHistoryoftheUnnaturalRhythmsThatMadeUsWhoWeAre,就分析箇中演變和因由。
*CUP
2021-12-03 10:22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為什麼士兵不願意開槍?歷史學家:給槍裝填彈藥是不開槍的完美藉口:《人慈》書摘(2)
時間是1943年11月22日。夜色降臨在太平洋一座島嶼上,而馬金戰役(BattleofMakin)剛剛開始。攻勢如計畫展開,而此時某件怪事發生了。
羅格.布雷格曼(Rutger Bregman)
2021-10-16 04:10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日本
文化
二戰被美國原子彈轟炸根本無感!歷史學家揭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被這國家入侵才是惡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向盟軍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降書,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畫上句號。傳統觀點認為,廣島、長崎兩地遭美軍原子彈轟炸,是日本決定無條件投降的原因,不過日裔美國歷史學家長谷川毅就提出,蘇聯對日參戰,是更重要的原因。
*CUP
2021-08-19 10:24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歷史
狐狸與刺蝟》中國一心想要統一台灣 歷史學家:台海危機恐終結美國優勢地位
「狐狸諸事皆知,刺猬僅知一要事。」古希臘詩人阿爾基羅庫斯
簡恒宇
2021-03-23 18:10
新聞
國際
歷史
1%Style
歷史學家眼中的人類首富是他:到麥加朝聖帶了6萬名隨從、在開羅狂發黃金的馬里國王曼薩・穆薩
2月初,美國電子商務巨頭亞馬遜(Amazon)宣佈,公司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Bezos)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辭去亞馬遜總裁一職。
BBC News 中文
2021-02-17 17:10
風生活
風歷史
王莽稱帝根本是上天旨意?史學家:篡位前他就是個道德楷模
漢朝時,儒生開始參與論政,將儒家學說綁在了統一王朝的戰車上,為天子統治全天下編造理論依據,對於這種實用理論,王朝跟皇帝自然喜歡。於是,漢武帝下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學說也開始結合陰陽家那套奇幻設定,儒生走火入魔,開出惡之花!
三采文化
2021-01-27 09:5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