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天安門事件 文章列表
#
天安門事件
約 23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即時
教育
日本
東京大學官網被嵌入「六四天安門」關鍵字!IT界內行人曝「背後動機」 校方回應了
有「日本最高學府」之稱的東京大學研究所的網頁調查發現,官網某些頁面的原始碼一度被嵌入了「六四天安門」文字列,意圖讓網頁無法在中國被搜尋到。由於被嵌入的是發表入學考試等訊息的網頁,推測可能是想要阻止中國留學生入學。
中央社
2024-12-08 10:35
新聞
國際
美國副總統辯論》華茲數度失言,承認天安門事件「人不在香港」
美國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華茲1日辯論時賣力攻擊共和黨,卻幾度語無倫次,疑把伊朗說成以色列。談槍枝管制時,說他與校園槍擊案槍手成為朋友。也首度承認,他曾說天安門事件時人在香港,是失言。
中央社
2024-10-02 15:15
VIP
國際
兩岸
歷史
大國博弈
賀錦麗副手華茲是鷹派中國通?天安門事件當年赴中國教書,挑六四周年結婚
華茲是自擔任過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的老布希(GeorgeH.W.Bush)以來,首位具有中國生活經驗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
蔡娪嫣
2024-08-07 15:31
新聞
政治
兩岸
藝文
文化
巴奈金曲獎突提「天安門事件」 梁文傑推測大陸歌手「嚇死了」:會自發性避免來台
本屆金曲獎榮獲「最佳台語專輯獎」的歌手巴奈,得獎感言突然提到今年是中國「天安門事件」35年不該被忘記,作品與相關討論在中國網路「被消失」。對此,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1日指出,巴奈有其言論自由。至於中國大陸歌手未來是否還會來台參加金曲獎?梁文傑則認為,「他們可能會自發性做一些避免」。
兩岸中心
2024-07-01 14:09
新聞
國內
金曲獎致詞「勿忘天安門事件」!歌曲在中國被消失 巴奈:凸顯台灣珍貴自由
歌手巴奈今晚摘下第35屆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獎後,提到今年是中國「天安門事件」35年不該被忘記,作品與相關討論在中國網路被消失,巴奈說:「他們的行為更凸顯台灣珍貴的自由。」
中央社
2024-06-30 09:41
評論
國際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高敬文專文:蘇聯政權垮臺的教訓─「中國夢」不僅是民族主義話語
在天安門事件之後,中國共產黨在鄧小平的建議下,吸取了蘇聯政權垮臺的教訓。在經過了兩年的嚴苛管制之後,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下巡察深圳,這個於一九七九年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並宣布改革開放政策將會繼續,政府將會盡所有努力保證發展,建成小康社會,而這將會是黨的首要目標。在鄧小平看來,只有這樣,中國才能逃脫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悲慘」命運:共產黨黨內的分裂、政權萎縮以及最終丟失執政權。
高敬文Jean-Pierre Cabestan
2024-06-28 05:50
新聞
國際
兩岸
六四35周年》香港官員不再直提「六四」 用「敏感日子」「個別日子」代稱
香港不但無法再公開悼念六四,就連「六四」是否成為禁語,也是不少民眾心中的疑問。去年香港特首李家超仍提「六四」二字,但今年形容為「個別日子」,保安局長鄧炳強今年也以「敏感日子」來稱呼「六四」。
中央社
2024-06-04 20:16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六四35週年:打開「1989天安門」的時光膠囊
「一些親眼看見的人說,一個年輕人勇敢地衝過去,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坦克車,在千鈞一發之際讓別人拉了回來。」
美國之音
2024-06-04 15:00
VIP
兩岸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六四》天安門事件一周後 在中國台商的反應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前,因為台北政府逐漸鬆綁對中國的禁令,以及北京展開市場化的「改革開放」,已經有不少台商前往中國投資,這一篇《新新聞》的報導,採訪當時在中國大陸有投資的台商,請他們各自陳述六四時他們在中國經歷到的情況,以及在當時外資大撤退的情況下,他們的投資策略將會做出怎樣的改變。
葉其峰
2024-06-04 14:36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天安門事件35年後:中國再次面臨類似國際境遇,這次跟當年有何不同?
1989年,中國對民主示威者的鎮壓引發了中西方關係的重大危機。在那場殘殺的35周年來臨之際,中國領導人在國際上面臨著與那時類似的境遇。
華爾街日報
2024-06-04 12: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歷史
華人世界公開悼念六四的最後陣地,會是台灣嗎?
香港十幾萬人在維園公開悼念「六四」的盛大場面如今不再,近兩年更被「家鄉市集嘉年華」取而代之。在距離中國8000多公里的英國土地上,海外港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紀念「六四」,希望藉由公民社會倡議與藝文表演的力量,傳承「六四」的真相與精神。
德國之聲
2024-06-03 18: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BBC專輯《隱秘之戰》:30年前流亡海外的中國異議人士,竟然至今仍被北京追蹤
30年前,中國異議人士在一個名為「黃雀」的秘密行動中被偷偷送出中國,但正如其中一位異議人士告訴BBC的那樣,北京至今仍在追蹤他們。
BBC News 中文
2024-05-13 11:26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史景遷專文:天安門─墨寫的謊說,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天安門廣場,一九八九年春許多撼動人心之事的發生地,係中國境內最讓人情感澎湃且發思古幽情的地方。天安門本身甚為古老且美麗。它既是外人進入紫禁城遼闊內部空間所要經過的大門,也是皇朝內外廷人員出皇城,進入公共空間領域和革命記憶領域,所要行經的大門。天安門前廣達九十英畝的廣場上,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擺放著毛澤東之不腐遺體的毛澤東紀念堂。
史景遷
2023-09-24 07:10
新聞
政治
六四34周年》「六四應該持續被討論!」賴清德: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
今(4)日六四事件34周年,副總統賴清德今在臉書提起六四發生時,剛結束戒嚴的台灣民主運動及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對於中國人民追求民主的心情感同身受。他表示,關注中國人權與堅持台灣的自由民主息息相關,未來也會持續加強與世界民主陣營的連結,確保台灣的民主、和平與繁榮的生活方式,呼籲大家「莫忘六四,珍惜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
黃信維
2023-06-04 15:28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5月35日》:香港的「六四記憶」能移植台灣嗎?吳叡人:漫長鬥爭才剛開始
香港六四紀念劇《5月35日》無法在港公演,今年首度移師台灣——這對香港人與台灣人來說有什麼意義?香港逐漸被「清洗」的六四記憶,能在台灣移植、落地嗎?DW採訪幕後團隊與學者理解他們的答案。
德國之聲
2023-06-04 15:00
VIP
兩岸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六四》大屠殺爆發兩周前,學運降溫、民眾擔心趙紫陽太溫和權力可能被拔
1989年中國學運在「五四」過後、北京發生六四大屠殺的半個月前,學運曾經降溫過一陣子。當時擔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的趙紫陽,以較為溫和的姿態向學生喊話,說服了不少學生回學校「復課」。
花逸文
2023-06-04 09:10
新聞
國際
兩岸
六四天安門事件34周年前夕 大批中國異議人士「被旅遊」
六四34週年將屆,中國異議人士近日再遭嚴密監控,許多人被帶離北京強制旅遊,禁止對外發聲,安保規格堪比中共20大會議。連續數年舉牌紀念六四的湖南維權人士陳思明,近日再遭警方拘捕。
中央社
2023-06-02 19:00
國際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中國沒人敢提,香港不能演出!六四舞台劇《5月35日》6月登台,開放民眾免費索票
#5月35日
國際中心
2023-04-24 22:31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最早揭露SARS真相、長期呼籲平反六四:中國軍醫蔣彥永辭世,享壽91歲
20年前最早向外界披露中國被掩蓋的SARS疫情,同時長期呼籲平反「六四事件」受害者的中國著名軍醫蔣彥永周六(3月11日)去世,享年91歲。
BBC News 中文
2023-03-15 22:07
評論
兩岸
國內
財經
專欄
謝錦芳專欄:血淚斑斑的中國任務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日在全國人大會議中獲得全體一致通過,邁向第3個任期。稍早他罕見地公開點名批評美國,直言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全方位遏制、圍堵、打壓,為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習近平強勢領導之下,美中對峙態勢越來越嚴峻;影響所及,美國媒體未來在中國的採訪工作也越來越艱難。
謝錦芳
2023-03-12 06: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