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配息新世代
財商講座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媒體識讀 文章列表
#
媒體識讀
約 9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軍事
印度的大內宣奇觀:媒體瞎扯巴基斯坦節節敗退,《經濟學人》:極端民族主義攀上愚蠢巔峰
就算不關心印巴衝突的人,最近可能也會在網路上刷到中國網紅「豪哥哥」的諷刺歌舞神片「剛買的飛機被打啦」—講述印度空軍的飆風戰機遭巴基斯坦的殲-10C擊落。中國媒體宣稱這支影片除了受到印度媒體關注,甚至也在印度社群網站被禁。不過印度的大內宣可不是只有禁掉「豪哥哥」的諷刺影片,《經濟學人》報導,那些只看國內電視或聽廣播的印度民眾,可能以為巴基斯坦距離亡國僅......
國際中心
2025-05-20 12:46
新聞
國際
財經
媒體真的全都在「黑他」嗎?川普上任剛滿百天,美國三大電視網負面報導竟多達92%
打從重返白宮第一天開始就充滿爭議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就在迎接第二任期第100天之際,根據媒體研究中心(MediaResearchCenter)蒐集的大數據顯示,美國三大電視網ABC、NBC和CBS的晚間新聞播報內容,在過去100天以來,針對總統本人或相關政策報導,竟有多達92%內容屬於負面新聞,這個程度甚至比川普第一任期前100天更嚴重。
李靖棠
2025-04-30 15:17
新聞
國際
科技
社群滑一滑,真相懶得查!史丹佛大學研究:Z世代最容易被假消息騙
很多人以為,Z世代(約13到26歲的年輕人)從小接觸手機和網路,理應更擅長分辨網路資訊的真偽。但史丹佛大學(StanfordUniversity)的研究卻發現,情況恰好相反。研究人員在訪問數千名高中生後指出:這些在網路環境下成長的一代,竟反倒成為最容易被假訊息誤導的一群人。
李岱青
2025-04-28 14:3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張瑞雄觀點:假資訊的擴散與認知偏差─民主社會的挑戰
在當今數位時代,資訊的傳播已不再受傳統媒體的限制,而是透過社群媒體、部落格與即時通訊軟體,以驚人的速度影響大眾。隨著資訊傳播的便利性增加,假資訊(misinformation)與錯誤資訊(disinformation)也日益氾濫,對民主社會構成嚴峻挑戰,而且假資訊的影響並不僅限於「被騙」的個人,也會加深群體內部的偏見,使社會進一步分化。
張瑞雄
2025-03-08 06:40
新聞
政治
遭《鏡週刊》爆收賄 黃珊珊怒批:是同名同姓,「鏡導」連連看卻翻車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涉京華城弊案,1日法院裁定延押。針對此案,《鏡週刊》日前曾報導指出,台北市前副市長,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曾在2022年競選台北市長時,收受威京集團所屬中工人士,用人頭方式捐贈給黃與民眾黨,質疑是行賄的人頭。黃珊珊在今(2)日於臉書回應,《鏡週刊》報導中提到的那兩位「人頭」,都已正式發聲明否認是該捐款人、且要對鏡周刊提告。她怒批,媒體自己辦案連連看,而「鏡檢」已經成為「鏡導」。
何宇軒
2024-11-02 14:54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新聞過度關注特定政治人物,導致社會資源浪費!
近日,針對新聞部過度集中報導柯文哲新聞的現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幾乎天天都佔據版面。許多學者及公民團體表示,新聞媒體對個別政治人物的長期和密集報導,不僅導致其他重要公共議題被忽略,還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削弱了媒體應有的社會監督功能。
魏季宏
2024-09-22 06: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沒有識讀沒有真相─藐視國會、踐踏民主的就是民進黨
520賴清德就職演說中提到,要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臺灣。隔天晚上521就發生3萬人國會抗議活動,民主、和平與繁榮三字就顯得格外諷刺。「仇恨XXX」成為人們口中的「正義」,「藐視國會」成為群眾眼中的「民主」。521的夜晚有318的影子,卻沒有318的精神。從追求「新政治」的精神,到「打倒XXX」的口號,台灣究竟在哪一步?
潘科伸
2024-05-23 06:00
新聞
國際
兩岸
2024新聞自由指數》台灣這原因維持亞洲第一 問題再不改善恐威脅國安
國際非政府組織「無國界記者」3日發布《2024新聞自由指數》報告,台灣排名上升至第27,維持亞洲之冠,可是無國界記者駐台北倡議專員白奧蘭直言,名次往前是因有不少國家評比分數下滑,而台灣在評比項目的分數無太大變化,意即所面對的問題沒有任何實質改善,可能對台灣未來非常有害。
簡恒宇
2024-05-03 2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專訪齊邁可》兩岸三地的中國新聞有何侷限?美國資深新聞人這樣看
美國資深新聞人齊邁可近日在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就台灣媒體如何報導中國提出他的見解。作為長居在台灣的資深新聞從業者,他指出,台灣人觀察中國的視角主要集中在兩岸關係上,因此,中國內部與此無直接關係的事情可能得不到足夠關注。
蔡娪嫣
2024-04-15 09:3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專訪齊邁可》觀察中國民眾對政府的複雜情感 齊邁可:愛國與不滿情緒並存
經歷中國從封閉到走向世界的年代,身為首批走進共產中國一探究竟的美國人,資深新聞人齊邁可說,他因為喜愛中國而成為了記者。
蔡娪嫣
2024-04-15 09:18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專訪齊邁可》美國媒體對中國充滿偏見?CNN前北京分社長親揭「駐華記者如何報導中國真相」
報導中國對新聞界是最艱難也最重要的挑戰之一。美國媒體對這個國家的報導方式深刻地影響了美國政府的政策並塑造了公眾輿論,但長期以來,中國政府譴責美國媒體在報導中扭曲了中國。一些批評認為,西方經常關注中國的負面問題,例如人權問題,而忽略了中國的成就和進步,或堅稱報導中涵括了西方的偏見、缺乏背景和文化誤解。
蔡娪嫣
2024-04-15 09:10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金融媒體是否讓我們對經濟感到憂鬱?
美國TheIndicatorfromPlanetMoney在3/11播出了一集有趣的Podcast:Isthefinancialmediamakingusmiserableabouttheeconomy?(金融媒體是否讓我們對經濟感到憂鬱?)引用了許多有趣的數據,試圖分析美國經濟的實際情況和人們對其感受之間是否存在著脫節。
Two Money Lovers
2024-04-12 14:55
地方新聞
新竹
響應社群串聯活動 楊文科與青年暢談媒體識讀
慶祝329青年節,新竹縣政府與救國團新竹團委會合作「花Young藍圖,築夢幸福-113年度新竹地區優秀青年與縣長有約暨機關參訪活動」,救國團新竹團委會今(29)日下午帶領11名優秀青年代表拜會新竹縣政府,除了解青年政策外,更於座談中提出施政建議,融入青年富有創意的想法,挹注縣政青春能量。
方詠騰
2024-03-29 19:23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季凡觀點:投資真的很容易!
身為美國人或臺灣人,我們真的非常幸福,因為過去15年是資產增速最快的時代。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許多人並不相信,甚至有些人完全不知情。
季凡
2024-03-13 15:00
新聞
國際
「晚安小雞」直播造假被判刑兩年 柬埔寨前總理為何強調「無法寬恕、不可減刑特赦」!
台灣網紅「晚安小雞」及其同夥「阿鬧」日前在柬埔寨開直播指在詐騙園區內被綁架毆打,後來遭揭發是自導自演。當地警方迅速逮捕兩人並控以煽動製造社會動亂罪,判刑兩年。
BBC News 中文
2024-02-21 18:2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事實查核|介入2024台灣大選,有哪些操弄假訊息的新手法?
「今年無論對事實查核工作者、研究人員、媒體,都是非常挑戰的一年。因爲『他』完全知道台灣資訊生態系的困境,從弱點下手,攻擊手法就會非常靈活。」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所說「非常挑戰的一年」,指的是台灣大選年,「他」則是對台灣發動假訊息攻勢的「有心人士」。
自由亞洲電台
2024-01-09 15:00
新聞
國際
國內
日經亞洲:力抗總統大選假訊息,台灣公民團體帶頭做
台灣在直接見識中國認知作戰威力後發展出一套機制,由公民團體監看網路傳播的假訊息。他們勤於檢視可疑的網路內容,致力維持2024年大選公正性,美歐也正關注台灣的做法。
中央社
2024-01-01 13:00
風生活
品味生活
從在地到社會 中嘉集團推廣媒體識讀教育有成 超額超前完成交易附負擔及承諾事項履行
中嘉集團秉持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之承諾,以實際行動長期回饋社會不遺餘力。有感於媒體素養為現代公民應具備的重要能力,近年來積極投入媒體識讀推廣及媒體素養教育提升相關活動、成效有目共睹;並提前達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所要求之交易附負擔及承諾事項的履行,五年來累計投入總金額達2.82億元,超前達成5年總金額2.05億元的承諾。
唐可欣
2023-12-21 13: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以巴戰爭的對我國國防教育的省思
近日巴勒斯坦的伊斯蘭主義運動組織哈瑪斯對以色列地區發動強大的攻勢,以色列也在稍後發動反擊,雙方均傷亡慘重,中東地區多年來持續戰火不斷,如我們熟知兩次美伊戰爭、多次的中東戰爭、兩伊戰爭等,均對世界造成深遠的影響。
劉長青
2023-11-15 05:30
VIP
國際
兩岸
國內
大國博弈
可以質疑美國,但要敵我分明!學者籲提升國際識讀、強化民主對話
針對疑美論漸增情形,關注不實資訊問題的台灣資訊環境中心21日舉辦座談,邀集學者和非營利組織進行討論,與會的政治大學助理教授黃兆年直言,除了提升媒體識讀,還要增進國際識讀及強化民主對話;東海大學教授邱師儀認為,儘管質疑受言論自由保障,但敵我意識必須分明。
簡恒宇
2023-09-21 18:0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