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戰後台灣 文章列表
#
戰後台灣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賴香吟專文:文惠女士─不知是一個人辛苦,還是兩個人難受
人們風風雨雨說著米配給與志願兵的時代,讀完了公學校的文惠女士,12歲,整理包袱到銀行上班的野谷先生家裡去幫傭。野谷太太剛生了第2個孩子,每天夜裡,嬰兒哭,文惠也哭。中元節回家,父親安慰她,妳也長大了,不要老是思念家裡,這樣工作才做得住。
賴香吟
2022-01-26 13:50
風生活
風歷史
台北
文化
100年前西門町曾經是墳場?戰後的電影街有多熱鬧?6張老照片一窺台北西區的前世今生
繁華,是對西門町的第一印象。讓時間倒轉,回到日本人尚未進入台北以前,這裡是片荒墳,日治以後,西門町成了在台日人群聚之處,處處皆可見和風;這裡,見證著日治時期台灣銀座的車水馬龍,戰後電影業風光的一幕,也在此,幕升幕落。
時報出版
2021-10-28 10:04
評論
政治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穩定戰後台灣的基石─那些支持蔣家父子的二戰「親日派」
前陣子筆者向風傳媒投了兩篇文章,分別為《影響戰後世局的軸心國幽靈─從《黑袍糾察隊》談起》以及《朴正熙是如何上位的?誰說「親日派」不能擁護民國》,談論了二戰結束後美國與南韓對納粹戰犯與國內「親日派」的運用。利用二二八和平紀念日即將到來的這個機會,筆者來討論一下中華民國政府是如何透過戰時「親日派」之手穩定台灣局勢的。
許劍虹
2021-02-28 07:2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邱坤良專欄:吠影吠聲─戰後台灣第一齣莎士比亞劇作疑雲
1950年代以降,莎士比亞劇作的中文譯本出版大業方興未艾,劇場界也從1960年代開始持續改編或再創作台灣味的莎劇,包括今日「台莎界」在內的許多研究者把戰後的第一齣莎劇指向陳大禹1949年2月「演出」的《疑雲》,言之鑿鑿,卻沒看到哪一位有詳實的資訊,包括明確的表演日期、演出狀況、觀眾反應與相關評論等等。
邱坤良
2019-02-28 0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黃煌雄專文:黃信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第一領導者
黃信介1928年8月20日誕生,1999年11月30日病逝,享年71歲又3個月。父黃火炎老先生,母連好女士,胼手胝足,白手成家。1954年與張月卿女士結婚,育有二男三女。
黃煌雄
2018-08-18 05:50
風生活
娛樂
風歷史
《憤怒的菩薩》道出戰後政權交替下台灣人的血淚!吳慷仁:在那個年代,每個人都只想活下去
為了呈現出小說《憤怒的菩薩》中,戰後台灣的時代樣貌,演員在開拍前上了3個月的日文課。佈景、服裝也都相當講究,就連主角巫建和劇中所配戴眼鏡也都是特別去找的,一副復古又洋氣的大眼鏡,散發出濃濃的「神戶style」,吳慷仁也為戲接了一頭長髮,把當時東洋留學生的前衛、開放展露無遺。
潘渝霈
2018-08-13 17:23
風影音
風生活
風歷史
他因「兒子叛國」被迫順從日本,戰後卻淪漢奸!一場家庭慘劇,道出「生為台灣人的悲哀」
二戰結束後,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要「灣生回家」,在日本出生的台灣人則一夕變成了「中國人」,搭乘著遣返船準備踏上這塊陌生的「故土」…
潘渝霈
2018-07-25 12:32
評論
國際
國內
風書房
殖民體制下的台灣民謠:《戰後台灣的日本記憶》選摘(3)
1920年代台灣知識分子蔡培火為了推行地方自治運動,開始進行議會設置請願歌的創作、美台團的電影解說……等民眾啓蒙運動。他在一九二九年四月完成了〈咱台灣〉這首詞曲,並開始在自己推動的運動中大力宣傳教唱。隨著一九三○年代台語流行歌曲工業的興起,古倫美亞唱片公司便把這首原本帶有啓蒙運動性質的歌曲,推上大眾文化的消費世界;更特地邀請同樣具有本土政治運動背景的歌手林氏好灌錄這首歌,並在唱片中附帶歌詞印刷品進行販售。
陳培豐
2017-04-23 05:40
評論
國際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學術界的日本記憶:《戰後台灣的日本記憶》選摘(2)
從十九世紀中葉以降,西方的傳教士、博物學家們開始進行台灣的人文與自然環境的調查,並在專業期刊上發表研究成果,台灣研究開始進入近代知識生產的體制與網絡。起源於西方的近代學術體制與知識分類架構,雖然透過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的擴張,形成了全球性的知識生產架構,取代各地既有的知識體制。
黃英哲
2017-04-22 05:40
評論
國際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那個年代的台灣:《戰後台灣的日本記憶》選摘(1)
既是醫師,也是大學教授的陳氏(名字暫且按下不表),在答應我對他做口述歷史訪談的請求後,就在我正要搭上計程車的道別之際,他這麼說:
所澤潤
2017-04-21 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