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滇緬 文章列表
#
滇緬
約 2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桃園
15萬人湧入!桃園龍岡米干節火把照亮夜空 國際看見台灣異域文化魅力
深耕15年、已成桃園觀光金字招牌的「2025桃園龍岡米干節」,第一週活動在熱鬧的灑水祈福儀式中畫下圓滿句點,不僅凝聚眾人關懷緬甸災情的心意,更為這場年度文化盛事拉開序幕。緊接著於27日壓軸登場的「火把晚會」,將活動氣氛推向最高峰,吸引大批人潮湧入,整個節慶期間預計共襄盛舉人數高達15萬人次。
王維傑
2025-04-28 14:20
地方新聞
桃園
桃園最強雲南味!忠貞市場重新開幕,蘇俊賓大讚「家鄉味」
擁有70年歷史的桃園平鎮忠貞公有零售市場,在市府積極推動環境改善計畫後,今(10)日以全新面貌重新開幕。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親自出席開幕活動,逐攤發送發財金,祝賀攤商生意興隆,並與攤商們交流意見,承諾市府將持續優化市場設施環境,讓這個充滿異國風情的觀光亮點更加耀眼。
王維傑
2025-04-10 18:36
VIP
評論
政治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許劍虹專欄:芒友會師80周年─國府陸軍美械化的開端
今年1月27日是芒友會師第80周年的日子,這對中國的抗戰有格外重要的意義。首先是中印公路通車,使國民政府不再只能仰賴駝峰空運的物資輸入作戰物資,美援能夠經由陸上交通源源不斷進入中國。其次是遠征軍與駐印軍在反攻滇西與緬北的過程中,幾乎消滅掉了日軍第56師團與第18師團兩支王牌部隊,象徵中華民國在盟軍反攻日本的過程中沒有缺席。
許劍虹
2025-01-26 07:20
地方新聞
高雄
滇緬美食盛宴作伙「濕」控一夏!布朗族桑康宴潑水嘉年華登場
高雄美濃區精功社區發展協會於今(12)日盛大舉辦年度「滇緬美食盛宴」。自109年起,依例每年由在地社區「四國九族」輪流主辦,今年輪到布朗族。除了邀請參訪民眾品嚐隱藏版的異域滇緬料理外,也可一同體驗布朗族的傳統潑水節,不僅祈福,還要一起「濕」控。
徐炳文
2024-10-12 19:41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趙心屏專文:呂心純—台灣唯一緬甸音樂研究學者的奇幻旅程
從小學習西方古典樂,大學玩管弦樂團的呂心純,總夢想著有一天去德國,把自己的長笛技藝往前推一步。大一那年,她跟著老師走了一趟絲路,從西安到烏魯木齊將近二十個小時的火車上,發現當地人都在唱台灣流行歌曲,她一路嗨的跟他們聊天唱歌,原本的陌生人有了交集,發現自己好喜歡聽人的生命故事、很想了解異地文化;途中她一直脫隊,跟不同的人交流對話。那次旅程以後,呂心純開始有另外的想法:西方古典音樂可能不是唯一可以了解聲音或表達情緒的方式,跨文化交流才有更多意涵。
趙心屏
2023-05-26 13:50
新聞
地方新聞
屏東
定遠自治社區「滇緬 WAY」邀請您一起來伙喳
屏東縣里港鄉滇緬民俗文化協會在去年以哈尼族的美食文化長龍為主題舉辦了長桌宴,活動深獲遊客的青睞。今年定遠自治社區於10月1日舉辦「滇緬WAY」一起來伙喳,社區以熱情的問候語「伙喳」(哈尼族吃飯的意思)邀請遊客來一同享用滇緬風情料理。定遠自治社區獨創推出滇緬WAY新菜色,如香料白帶魚捲是改良包料魚手法製成,傳統以整隻魚包進香料製作,全新作法則是利用白帶魚捲入香料製作,料理更加精緻、美味。羊奶果是滇緬地區常見植物,當地是用來止咳化痰的植物,此次新開發的羊奶果冰淇淋是社區今年透過農再計畫推出的新產品,其獨特酸甜的口味,一經推出就廣受大家好評。除了創新菜色外,還有傳統美食料理,如臭菜煎蛋,臭菜在滇緬地區是用來排毒的可食用植物,其獨特的味道,只有大人才有辦法享用;椰奶風味香料船麵則是用泰北水上人家的船麵文化料理,水上人家由於飲食生活皆在船上,因此所有船麵都不會放太多湯。其他還有瀑布松坂刺芫荽溫沙拉、涼拌蔬果橙香、香茅檸檬飲、雲南口味香腸、水醃菜、酸筍雞湯等料理。在1961年的國雷專案演習,政府將雲南、緬甸、泰國、寮國邊境的國軍及眷屬接回台,並將其軍民安置於台灣各處,其中定遠自治社區便是其中之一。活動現場有歷史老照片展覽,當地導覽員帶領遊客在社區回顧滇緬孤軍這61年在台開墾拓荒的歲月,並參觀來台時第一道古井,以及體驗水醃菜DIY等。
陳逸群
2022-10-03 09:02
專欄
文化
飯桌上的田野:冰箱裡的滇緬小菜,一段家族遷移史
吃著家裡幾代以前從雲南傳承下來的醬菜、家庭過去在緬甸居住時習得的料理,這一切的遷移過程,就是我的家鄉味。
馬映卿
2022-08-14 09:40
新聞
政治
藝文
國共不為人知的激戰!吳建國新書揭滇緬邊界44年前兩岸「最後的交火」
近期烏俄戰爭、中共軍演下,兩岸局勢令人關注。前高應大校長吳建國與作家梅洛琳合著的新書《最後的交火:毒梟、馬幫、美軍、解放軍、國軍,揭祕兩岸情報工作的最後一場激戰》,以小說體裁,記錄一場在1978年,由台灣特種部隊隊員,前往滇緬邊界的西南情報站營救情報員的任務。
潘維庭
2022-08-14 06:06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打不倒的抗共英雄!國共內戰自願堅守雲南,他率領「滇緬孤軍」走上最艱苦的反共之路
1949年的12月15日是電影《異域》中帶領國軍殘部繼續抵抗中共進軍國土的英雄,李彌將軍策畫反攻雲南省政府的日子。那麼這段故事的內容主要是在講什麼呢?
方格子 Vocus
2022-01-19 20:12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最悲慘的孤軍將領!他不畏共軍、先讓同袍抵台,自己留守雲南到最後…晚年卻淒涼無比
1949年的12月16日,是李彌率領中華民國國軍第八軍殘部反攻已成為中共占領區之雲南省會昆明的日子,然而讓他這麼賣力的原因,除了國仇家恨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解救仍為中共所囚禁的戰友余程萬。那麼這位余程萬是何許人呢?
方格子 Vocus
2022-01-14 18: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抗日戰爭VS獨立戰爭
最近非常榮幸,前往板橋府中15觀賞李立劭導演的最新紀錄片《我那遙遠的呼喚》,內容是以二戰末期中國遠征軍、中國駐印軍反攻緬甸為縮影,探討那複雜的兩岸關係、中日關係、中緬關係、中印關係、日印關係、日緬關係以及印緬關係。到目前為止,我認為海峽兩岸還沒有哪一個導演,在這個紀錄片主題的掌握上能超越李立劭導演的。
許劍虹
2021-11-21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被遺忘的韓戰老兵─在滇緬打游擊的楊增彥前輩
提到韓戰,人們想到的是開戰時朝鮮人民軍的T-34裝甲洪流、大韓民國國軍陸軍第1師師長白善燁將軍在洛東江前線的奮勇頑抗,還有美軍陸戰隊第1師在長津湖遭中國人民志願軍包圍後陷入的苦戰,或者F-86與MiG-15在「米格走廊」上的纏鬥。很少有人知道韓戰其實並不只發生在朝鮮半島,甚至韓戰也不只是韓戰,而是西太平洋地區反赤化戰爭的其中一環而已。
許劍虹
2020-07-19 07:20
評論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賈忠偉觀點:王毅勘察中緬邊界,看滇緬孤軍的血淚歷史
在紀錄上,滇緬孤軍在兩次撤退回臺灣的紀錄,第一次是1953年(民國42年)11月8日至隔年(1954年/民國43年)6月3日止,分成三期,先後撤退52批,共7,280人;另外根據中共方面的資料顯示:從1953年11月至1954年5月,國府共撤走李彌總部、「反共抗俄大學」、第二十六軍軍部、第93師、第193師、第4、10、18、21縱隊等部共5,472人,以及家屬1,030餘人。
賈忠偉
2019-02-24 07:10
新聞
國際
軍事
二戰英國老兵費茲派翠克遺願「用中華民國國旗覆棺」國防部:盡全力協助實現
英國二戰老兵、退役陸軍上尉費茲派翠克(GeraldFitzpatrick)上個月27日辭世,享壽99歲。據指出,他生前的遺願,就是希望能有中華民國國旗覆棺,由於他長期與我國軍友好,甚至出書還原仁安羌戰役史實,在前總統馬英九任內曾經訪問台灣,出席軍方活動。國防部證實,將在20日出殯當天,派出4名軍官擔任覆旗官。
蘇仲泓
2018-09-17 11:18
地方新聞
龍岡米干節「長街宴 」 滇緬料理好味道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7-04-14 12:50
地方新聞
台北
「家是異域」微電影 重現滇緬孤軍遺眷故事
記者郭哲銘/台北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6-12-01 07:30
地方新聞
屏東
力推農村再生 定遠社區舉辦滇緬產業文化推廣活動
地方中心/屏東報導
台灣好新聞報
2016-06-13 15:50
新聞
國內
滇緬公路南洋機工後裔 總統將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
為慶祝抗戰勝利70周年,肯定當年為抗戰付出心血的國軍弟兄與各界人士,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表示,抗戰滇緬公路通車缺乏駕車司機與修車工人,在南洋招募15批機工3,192人隨軍運輸,有不可磨滅貢獻,經僑委會深入訪查,目前掌握名單僅馬來西亞地區仍有機工後裔計47名,該會已規劃邀訪約20名機工後裔,返臺日期為11月中旬,行程將安排請總統馬英九先生頒贈「抗戰勝利紀念章」。
朱明
2015-10-27 10:5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郝柏村重返抗日戰場》選摘(4):空中生命線―駝峰航線
抗戰時的中國,是一個久經內亂外患的貧窮落後農業國家,連南京錢幣與昆明錢幣都不一樣。除了民生所需的糧食勉能自給外,一切戰爭所需的飛機、火砲、車輛、彈藥、油料、軍械機件等物資,完全依賴進口。因此,維持國際補給線的暢通,就成了當時國家戰略的頭等大事。日本也深切了解中國的此項弱點,故從抗戰一開始,就將封鎖中國對外的通路,做為其迫使中國屈服的戰略思考重心。
郝柏村
2015-07-04 05:10
滇緬邊境風暴 果敢王彭家聲再戰緬軍 牽動中緬關係
中國雲南與緬甸邊境的果敢地區最近再起戰事,流亡五年的前果敢特區主席彭家聲率領果敢同盟軍,與緬甸政府軍激戰,造成雙方共逾百人死亡,數萬漢族難民湧往雲南。彭家聲發表《告世界華人同胞書》,讓全球關注果敢的情況。彭更曾表示願意讓果敢成為「中國的克里米亞」,中國政府回應指果敢問題屬於緬甸內政,不予干涉。如何確保邊境安全和中緬戰略利益,成為中國外交的最新挑戰。
嚴金平
2015-03-01 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