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病症 文章列表
#
病症
約 4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腰痠背痛別輕忽可能是這病症 延誤就醫可能未來站不直
一位38歲的患者,過去熱愛運動,經常參與籃球、爬山等活動,然而最近因為忙碌沒有時間運動,但起床時總是腰酸背痛。起初以為背痛只是過去運動傷害或姿勢不良所致,短期吃消炎止痛藥、透過推拿或按摩或有舒緩,然而早晨半夜僵硬感發作越來越頻繁。直到在家人建議下前往醫院檢查,才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
黃天如
2025-05-19 18:27
風生活
即時
下班經濟學
千萬別做2行為!「脖子彎曲90度」恐怖病症找上身,他們全得手術救回來
你還在低頭滑手機嗎?國際間近日出現兩起罕見「垂頭症候群」(Dropped Head Syndrome)個案,一名伊朗毒癮男子與一位日本年輕人,因長期維持不自然低頭姿勢,最終導致頸椎嚴重變形,脖子幾近90度彎曲,必須動手術矯正才能恢復正常生活。毒癮男染毒15年「脖子90度變形」脖子垂到胸前根據《每日郵報》報導,伊朗一名23歲男子因濫用安非他命、海洛因與鴉片多年......
林瑩真
2025-05-15 16:34
即時
港星爆在台遭迷姦!醒來躺在糞便裡全身瘀青 醫揭1病症與性侵有關
香港男星王喜爭議不斷,數年前自英國移居台灣,平時常在社群平台分享日常,然而今年1月他透露腎臟幾近停擺、差點必須終身洗腎,所幸病情後來穩定,但造成急性腎衰竭的主因並非單純健康問題,近日他無預警發布影片,揭露曾在台灣2度遭迷姦,導致橫紋肌溶解症,掀起關注。
黃卓霖
2025-05-14 12:08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16歲女生手腳起水泡,一驗已染「這性病第二期」!台灣青少女病例10年暴增53倍
台灣青少年性病感染情況令人憂心,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最新數據,2024年15至24歲女性梅毒個案較十年前暴增53倍,年增率達51.4%,引發醫界高度關注。
龔渝婷
2025-04-24 15:10
風生活
即時
全台「10天437人OHCA」!急診湧入3類病患:出現5病症恐是「心臟病前兆」
今年冬季冷氣團一波接一波,低溫帶來健康隱憂。根據內政部消防署統計,今年過去10天內,全台因非創傷性到院前心跳停止(OHCA)而失去生命的人數高達437例,其中單日紀錄更突破54例,創下今年新高。
周育信
2025-01-11 14:12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科技
手機調「深色模式」能護眼?醫師搖頭曝真相:更傷眼恐引發2病症
許多人在使用手機時,會選擇將螢幕色調調整成「深色模式」,認為是較不傷眼,可以保護眼睛。不過,眼科醫師表示,此舉不但對「護眼」沒有太大幫助,實際上深色模式會讓更多光線進入眼睛,長期下來反而更傷眼,還可能引發偏頭痛、眼肩頸症候群等情況。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10-29 12:02
風生活
健康
一家人全得糖尿病!醫揪出致病原因「三餐愛吃這1物」:罹病率100%
編按:糖尿病的成因與日常飲食息息相關,許多人以為自己飲食健康,但往往因為長期偏食或不均衡的飲食習慣,導致健康問題。楊智雯醫師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一家人因長期食用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炒飯、炒麵,並大量使用辣椒醬和醬油,結果全家都罹患糖尿病。楊智雯醫師分享3個造成胰島素阻抗,以及3個調節胰島素阻抗的原因和方法,想避免得糖尿病一定要知道。
初日醫學
2024-09-30 08: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張姮燕觀點:修正巴氏量表前後不一,正視家庭照護需求不同
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經常面對家屬與病人需聘僱外籍看護時,要協助開立「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以及「申請聘僱外籍看護工基本資料傳遞單」。其中,病症暨失能診斷證明書第一頁是「診斷證明書」、第二頁是「各項特定病症、病情、病況及健康功能附表」、第三頁才是最近備受討論的「巴氏量表(BarthelIndex)」。
張姮燕
2024-07-11 06:30
風生活
健康
57歲林美秀爆緊急住院!罹血友病「暴瘦7公斤」現況曝光
今年57歲的演員、主持人林美秀又多了一個新身分,她於今(6)日宣布發行個人首張專輯《LadyPumPum》,在發片記者會上她提到,自己為了專輯瘦身,結果「血友病」發作躺在醫院一個禮拜,多虧老公的細心照顧現在已經恢復正常。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6-06 14:50
風生活
健康
糖尿病大多都是自己吃出來的!中醫師教2招控血糖「有效成功逆轉」,3大飲食禁忌千萬別犯
第一型糖尿病多發生於孩童與青少年,也被稱為幼年型糖尿病。賴睿昕中醫師表示,第一型糖尿病形成原因有3個主要因素,而穩定自體免疫系統,有助逆轉糖尿病。中醫重要的是調節個體的氣血平衡狀態,必按3大穴位,以及可以飲用三消茶,有助減緩「三焦」症狀(即多飲、多食、多尿)著手。
華人健康網
2024-03-14 09:47
風生活
健康
糖尿病不是因為吃太甜!研究證實多吃6種降血糖食物「高機率逆轉病情」,一天30克就見效
糖尿病是一種血液中葡萄糖濃度升高的病症。第一型糖尿病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發病突然,而且不是由飲食所導致的。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病是逐步且較不嚴重,在很大程度上受飲食的影響。
常常生活文創
2024-03-08 10:00
風生活
健康
糖尿病別只靠吃藥!醫師曝糖尿病飲食原則與禁忌,這9類食物能幫助降血糖
家人有高血糖問題,過年過節聚餐該怎麼吃?許多人都認為糖尿病患要控制澱粉與甜食、但是如果真的很喜歡吃甜食與水果,有其他解方嗎?《風傳媒》一文整理糖尿病飲食禁忌與原則,也幫你解惑網路上流傳的低血糖食物,例如苦瓜、芭樂,這兩樣吃了真的能降血糖嗎?和親友聚餐時如果碰上高熱量傳統美食,又應該怎麼吃才對?
風傳媒新聞焦點
2024-02-13 08:00
風生活
健康
不是芭樂!專家曝糖尿病飲食法,7種水果能幫助穩定血糖、還能有效降血壓
台灣水果甜度高,含有豐富的糖分,許多糖尿病患者都被告誡不能吃太多。專家提醒,如果想補充維他命C和膳食纖維,其實可以適量吃水果與蔬菜,不僅可以協助穩定血糖和胰島素,更因應不同水果的成分,在失智、抗發炎、抗癌方面發揮功效。罹患糖尿病可以吃什麼水果?水果該在飯前還是飯後吃?一天能吃幾份水果?《風傳媒》一文整理醫師、營養師建議的糖尿病飲食秘訣,終於能不怕血糖暴衝安心吃飯了!
風傳媒新聞焦點
2024-02-10 10:00
風生活
健康
糖尿病常是自己吃出來的!中醫師教你喝1種茶,不吃藥也能改善糖尿病症狀
一聽到糖尿病這個症狀,多數人都會有誤解,以為糖尿病純粹只是血糖的問題;但其實有許多症狀都與糖尿病有關。
馬光中醫
2024-01-26 11:00
新聞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被「丟不掉」的回憶淹沒 台灣可能有138萬人罹患的儲物症是什麼病症
愛物惜物是一種美德,但若什麼都捨不得丟,生活中已分不清什麼是用品、什麼是垃圾?那就有可能是儲物症或稱囤積癖。美國精神醫學會2013年正式將儲物症(HoardingDisorder)列為獨立的精神疾病診斷。在台灣,有極高比例的疑似儲物症患者是獨居老人,有些人甚至已到了需要居家安寧的臨終階段,卻因家中雜物充斥、垃圾堆滿天,家中連可以放張床的地方都沒有;還曾有重症長者無奈地向志工索取黏蠅紙,為的是放在自己的氣切口上,防止蒼蠅飛進氣切管內。
黃天如
2024-01-23 09:10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一直打噴嚏,怎麼分辨過敏還是感冒?食藥署教你快速判斷,1招就能有效緩解症狀
時序進入冬春交替之際,早晚溫差較大;若開始打噴嚏、流鼻水,到底該如何分辨是「感冒」還是「過敏」?衛福部食藥署說明,若打噴嚏、流鼻水症狀超過2週甚至1個月以上,鼻涕也相對清澈,且沒有伴隨著發燒、喉嚨痛、全身無力等症狀,該情況可能是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導致「過敏性鼻炎」發生。
潮健康
2024-01-19 09:00
風生活
健康
新知
糖尿病吃什麼最好?醫師曝光「日常飲食菜單」,控制血糖不再是難事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台灣則是亞洲地區盛行率最高的國家!糖尿病不僅會影響血糖的控制,還可能對身體的其他系統造成傷害,尤其是對腎臟功能的損害。不過,多留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有助於覺察病變的發生,像是尿液中出現泡泡即是糖尿病腎病變可能出現的徵兆之一。
問8健康新聞網
2024-01-12 09:30
風生活
即時
23歲男遭兵變!友終於敢說真相:女方千人斬…他下體長超多珍珠
一名男子遭女友「兵變」後得知,其實女友早已「千人斬」,嚇得趕緊去做檢查,結果還真的在生殖器上發現一顆顆凸起物,以為自己罹患性病,連忙去醫院檢查。
林瑩真
2023-12-20 16:17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娛樂
心理
控黃健瑋「乘機性交」反挨告!女星Mia遭傳喚 自曝身心病症復發:被他影響身心太久
台灣原創劇集《人選之人—造浪者》探討職場性騷擾問題,引爆台灣「#MeToo」運動,劇中男演員黃健瑋卻也捲入風波。黃健瑋今年6月被女演員Mia控訴,17年前某日趁她吃藥昏睡後「乘機性交」,對此,他2度發聲明駁斥,並反控Mia妨害名譽。今(7)日Mia被檢方傳喚,她下午趕至台北地檢署召開偵查庭前,在臉書發文透露自己逐漸惡化的心理狀況並大嘆:「現在的我只想盡快離開和黃健瑋有關的一切。」
侯詠晴
2023-11-07 18:08
風生活
健康
骨質疏鬆早期不易發現!醫師曝2種人一旦骨鬆「骨折機率大增4倍」,死亡風險高達50%
在臺灣,慢性病是十大死因類型中的最大宗,如糖尿病高居十大死因第五位,直接造成死亡人數約為11,450人,以年約2.5萬人的速度增加,整體已突破200萬人。腎臟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雖名列第九,但卻是健保醫療支出最高的慢性病,一年費用高達400億。
潮健康
2023-07-04 15:41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