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大停電衝擊全台549萬戶,相當於全台近4成用戶長達12小時無電可用,且這也是經濟部長王美花任內第3次嚴重停電事故,引發民怨炸鍋。然而,相較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與總經理鍾炳利在第一時間請辭下台,王美花卻僅「自請處分」,把停電原因歸咎於台電第一線技術人員操作錯誤,辯稱「就像一個水庫裡面有水,但水庫水管破掉,有水也送不出去」,而後還被行政院長蘇貞昌以「過去表現卓越」、「未來更辛苦工作」為由慰留,彷彿台灣沒有王美花,電網韌性就無法強化,身為政治任命的高官,卻絲毫沒有為自己的政治責任負責。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303大停電後網路輿情走向,結果發現,3月3日當天輿論討論聲量最高的是「到底是缺電還是跳電」,且這話題延續整整一周,占每天相關討論約1成5上下,但持正反意見的網友對缺電、跳電各有論述,吵不出個所以然來;由於行政院及經濟部再三說明停電原因是人為疏失,使缺電與跳電爭議懸而未解,也導致於3月5日當天討論聲量最高者變成「批評民進黨政府欺騙人民」,也有人認為「綠營支持者甘願被騙」,但該類型的言論仍無法進一步推論為什麼台灣是「缺電」而不是「跳電」,淪為各說各話,結果不了了之。值得注意的是,3月6日之後,「批評台電」相關討論竄升,占當日相關討論約14.49%,成為當天占比第二多的話題,反而讓批評民進黨政府的聲量被稀釋,批評台電的聲浪如同「護城河」一般保護執政黨,防止民眾的怒火延燒,且就在6號批評台電聲量暴增的隔日,蘇貞昌火速批准台電董、總辭呈,成為民進黨政府的「停損點」。此外,國民黨批評的「民進黨政府能源政策錯誤」等說法,在調查期間內始終無法成為最熱議話題,話題聲量始終只占整體討論的5%左右,整體的輿論走向仍然陷在「到底是缺電還是跳電」的死胡同裡打轉,國民黨找不到攻擊民進黨政府的利基點,進而無法使民怨繼續向執政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