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洲、歐洲或亞洲任何大國來講,若是要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與一九四五年以後打造社會毫不相干,一定會被訕笑。從美國以世界警察自居、到英國企圖在帝國傾頹之後於歐洲保有角色地位、到日本希望以活在原子彈陰影下的愛好和平國家,戰爭的遺緒在今天十分清晰。矛盾的是,中國這個最先遭受軸心國家侵害的國家,在一九四五年以來的數十年,仍然隱晦。當代中國被認為是毛澤東文化大革命的繼承者,或甚至是十九世紀鴉片戰爭備受羞辱的繼承者,但是很少被認為是抗日戰爭的產物。今天,攸關中國命運的一些戰役的名字,如台兒莊、長沙、一號作戰,卻沒有像硫磺島、敦克爾克(Dunkirk)、突出部、西班牙、諾曼第那樣可以引起巨大的文化迴響。為什麼中國的戰時歷史從我們的記憶淡化?又為何今天應該記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