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產品進軍日本東京國際食品展創下佳績,包括香蕉簽下一萬公噸、5億合約,幾乎是過去五年銷日總量。水產品部分也簽下18億訂單。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未來將全力整合國內農產品外銷平台,目標是每年提升10%出口量,今年(108年)的外銷目標為60億美元。
陳吉仲說,日本人看到台灣的蜜棗竟像蘋果一樣美,都很驚艷,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台灣可以生產三十種以上的水果,而且從熱帶到寒帶,品質又好。外銷只是提振農業的一環,內需也很重要,「這一兩年農業已經變成全民的農業,大家關心農業時,拜託要多吃國內農產品。」
新聞背景:107年我國農產品外銷總值約54億6333萬2千美元,日本部分是9億2248萬9千美元(約281億3591萬4千台幣),佔整體出口總值16.9%。

東京食品展戰果輝煌,1萬噸香蕉訂單入手
陳吉仲表示,這次台灣參展的146家廠商共成交七千萬美元,其中農委會的台灣館22家廠商成交金額達七千多萬台幣,產品包括胡蘿蔔、冷凍釋迦、蜜棗、毛豆、龍膽石斑等等。
另外還洽簽香蕉與水產合約,香蕉由旗山果菜運銷合作社和Wismettac公司簽下三年9000公噸,台農發公司也和船昌商事株式會社簽下1000公噸,加起來總共5億元的採購合約。水產類則由文鯕水產公司和宏益冷凍公司,搶下18億元訂單,主要產品為鮪魚、台灣鯛、鱸魚及櫻花蝦。
陳吉仲表示,Wismettac是規模很大的跨國貿易公司,一年進口各國農產品600億新台幣,去年也購買台灣農產品1500萬新台幣,行銷到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這週三與對方會談了三小時後,確定簽下三年9000公噸香蕉訂單,之後芒果、鳳梨的合約也希望陸續確定,美生菜、高麗菜也引起對方興趣。
台農發「烏龍蕉」拓展日本市場,肉黃果指小,適合小家庭
台農發此次以「烏龍蕉」成功打入日本市場,訂單從原本的600噸擴增到1000噸。烏龍蕉產地在雲林莿桐,陳吉仲強調,「這是新的訂單、新的品種,重點是有和當地香蕉合作社簽契約,才有辦法穩定供應。」
「烏龍蕉」在日本頗受青睞,台灣卻不常聽到,究竟「烏龍蕉」是什麼新品種?
香蕉研究所所長趙治平解說,其實烏龍蕉不是新品種,沒有正式命名,而是台蕉一號的一個品系。蕉研所在民國81年推出台蕉一號,是對黃葉病有中度抗性的品種,但是比起最大宗的北蕉,產量少一成、生長期多一個月,未能大幅推廣。後來在高雄旗山一位外號「烏龍」的農民手上繼續選育,產量增加到跟北蕉差不多,移到了雲林種植後,果肉由白轉成偏黃,顏色與風味濃郁的坡地山蕉類似,故被愛吃香蕉的日本人視為優質香蕉。
趙治平解說,烏龍蕉的甜度口感和一般香蕉差不多,不過農民種植烏龍蕉發現有幾項優點,薊馬蟲害比較少,也耐寒、冬天時皮比較不會發黑,而且「果指」比較小,一把約三到四公斤,適合小家庭,這也是日本之所以喜愛的原因。 (相關報導: 農委會受韓國瑜激勵才拚出好成績?漁業署長:外銷一直在做,只是沒有每天上電視 | 更多文章 )

成功突破台蕉外銷困境,陳吉仲:向日本提出穩定供貨機制保證
日本原是台蕉主力市場,但台灣香蕉外銷日本低迷已久,從民國93年起就節節下滑,從每年出口三萬多公噸跌至106年谷底,只剩1057公噸。氣候不穩定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價格忽高忽低,「蕉金蕉土」現象使得外銷難以穩定。現在要再大舉進軍日本,政府和業者做了什麼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