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區域均衡要捷運 南向發展要高鐵

作者聲稱,屏東人常搭高鐵往返各地在外縣市打拚工作,因此高鐵對屏東的需求量是十分龐大。 (資料照,賴建宏攝)

運具次數之公共運輸市占率,依據交通部統計,台北市受惠於捷運開通政策,從九十八年度的39.5%,經過數年後到一百零五年度為止,已提升到42.8。

非六都的縣市,嘉義和屏東礙於現實沒有充分的軌道建設,導致人們能利用公共運具的機會非常少,在一百零五年度,嘉義縣只有6.2%,屏東縣只有5.2%。

有令人驚訝的發現,所有工程費的金額投入在台北市蓋捷運,連新北市也不例外,政府每年積極規劃未來的捷運路網,到日後完工的通車,導致台北市民、新北市民能利用公共運具的機會大為增加。

身為首都的台北市,捷運公司規畫的路線,施工速度雖慢,但是,台北市依舊為中央政府所在地的中樞神經,因此再怎樣虧本的軌道建設,政府還是有義務投入大量的交通資源在台北市。

台北市受惠於軌道交通建設的大幅加持,原本在中南部的民眾,大量移往台北市去發展事業,導致南北交通的資源失去均衡,加上台灣人口的老化趨勢,中南部嚴重程度顯著的原因,出自於交通不便,缺少軌道建設的因素常常沒有人意願的留下來,在當地家鄉發展,而使家鄉事業逐漸沒落。

依據105年財政統計年報顯示,對於「綜合所得稅實徵淨額」之部分,台北市佔全國綜合所得稅的比例高達53%,新北市8.6%,高雄市5.8%,桃園市9.2%,台中市3.8%,台南市2.3%,雲林縣0.6%,嘉義縣0.1%,屏東縣0.3%。

根據105年「綜合所得稅實徵淨額」所觀察的數據,交通建設固然是國家發展之母,尤以軌道建設之捷運、高鐵最為顯著,因為捷運、高鐵聯運後的路網所帶來的便利性,並非只有交通需求,尚包括在地事業的發展,受惠於捷運與高鐵的支柱,使得該地區想要留下來就業的意願就大為增加。但是那些缺少軌道建設的縣市,能留下來發展事業的人少之又少,肇因於缺乏捷運建設,導致農業縣市在嘉義、雲林、屏東的年輕人口大量外移,而使該縣市的人口結構開始出現老化。

台北市貴為中央政府所在地,所有資源大量投資,優點是台灣人能在國際知名度上有富人的象徵,但其他農業縣市缺少地方性捷運建設,以及屏東縣缺乏高鐵建設所引來的區域發展不均,進而使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的容受力大為降低。許多媒體業、科技業都集中在北部,違反各縣市、各區域對於都市計畫的合理範圍,都市化過度集中就像擠沙丁魚一樣,也與國際趨勢相違。

此外,台灣天災頻繁,政府投入救災的預算逐年增加,過度集中化的台北市,其腹地小,又太過於飽和,受災狀況高於其他先進都市化國家,因此無法與其他國際知名的大都市競爭。 (相關報導: 風評:高鐵到屏東?行政院該挺交通部的專業評估與堅持 更多文章

象山親山步道六巨石(北市府)
作者認為,過度集中化的台北市,其腹地小,又太過於飽和,受災狀況高於其他先進都市化國家,因此無法與其他國際知名的大都市競爭。(資料照,取自北市府)

你要知道區域性均衡發展的重要性,如何與國際知名的大都市互相競爭,甚至與其他先進國家互惠,就有賴於各縣市、各區域大規模發展軌道交通,因為交通建設是國家經濟支柱的棟梁,沒有交通的軌道建設,都無法展現該縣市的經濟、就業的繁榮,而且還因交通不便的因素導致人口外移、老化,不只是這樣,區域性失衡所帶來的嚴重性就是糧食缺乏,還有大都市資源過度濫用也導致素質低落,因此台灣的大都市為何無法與其他國際知名的大都市競爭的原因就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