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糧食夠不夠吃?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外界操著中國政府的心,熱烈議論這個話題,然而,少有議論誰來養活美國?養活印度?等這些關注,顯然這個議題是具有相當的針對性與提防性。日前中國大陸中央一號文件再度強調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因為中國大陸是全球糧食頭號消費大國。中國大陸的糧食安全是對全球糧食安全的最大貢獻,將對全球糧食安全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
西方世界老是擔心中國糧食不夠吃,進而會發生內部動亂,而後引發周邊國家的恐慌,中國大陸的糧食夠吃西方並不樂見,因為這表示大陸內部經濟社會安定,但如果大陸糧食不夠吃,所帶來的動亂又讓人擔憂,因此不管中國糧食夠不夠吃?顯然都有各方不同的考量。
回溯1994年,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曾在《世界觀察》雜誌上發表《誰來養活中國》,作者認為隨著中國人口的增加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同時伴隨著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推進,中國在2030年糧食供應將比1994年減少20%,中國將面臨巨大的糧食缺口,屆時中國將無法養活自己,世界也養活不了中國。由此向中國也向世界提出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究竟中國大陸究竟是世界的包袱還是資產,引發外界議論不休。
對此爭議,大陸當局則在1996年10月發佈了第一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向世界莊重承諾,同時也解答疑惑,表明大陸當局的立場便是中國人民不僅能養活自己,而且還將使自己的生活品質一年比一年提高。中國不但不會對世界糧食安全構成威脅,還將為世界糧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就在2008年,當世界爆發大範圍的糧食危機, 2008年以來中國大陸並沒有發生糧食問題,這與中國長期堅持既定的糧食戰略,始終堅守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底線是分不開的。
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對此,首先,大陸當局一直以來都把糧食安全當成是國家安全中的重要一環,時時刻刻留意相關問題發展程度,其次,中國人的抗壓力是巨大的,誰說非要吃糧食作物(如米飯麵食)等,玉米、土豆、紅薯、山菜、野果也能果腹,這種來自外界議論中國糧食不夠吃,顯然把糧食給窄化了;再者中國大陸對於人口一直以來都有調控把關,中國人是全球流動的,有辦法的人可以移往海外,吃的就不是中國的糧食;擔心中國糧食不足無法養活自己,身為周邊國家的印度,恐怕問題也不容輕忽。
客觀的數據是,2020年中國大陸糧食已增至6.6949億噸。2030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將繼續增加,可望達到或接近7億噸,倘若糧食不足,經濟力就很重要,可以花錢購買,最重要的是有錢買,買得起。因此誰來養活中國?以目前美國極力拉攏其他國家共同圍堵中國大陸,大陸要靠其他國家養有點不切實際,最重要的還是那句老話「打鐵還需自身硬」,靠自己養活自己最為實際。
此外,大陸當局對於人口一直控制在十四億人左右,只要人口不要過度膨脹,糧食問題應當可以控制,耕地減少但可以改用其他作物替代溫飽,一粒蘋果、一根香蕉誠然是很多窈窕美女的食物。
隨著中國大陸人均收入的迅速增加,自然也帶來食物結構的明顯變化,其中主要變化就是糧食消費持續減少,而肉蛋奶等消費急劇增加。但關於中國糧食危機的國際預言與警語不絕於耳,這種關心如果是出於好意與人道人權主義的考量則是善意的提醒;但倘若是惡意的炒作,恐怕就必須換個角度,必須捫心自問的是,我們究竟樂不樂見中國大陸糧食危機產生?樂見擔心會影響及危害牽連自己,不樂見又擔心中國大陸內部安定國家強盛,這種矛盾的心態,反映出自我的政治算計,國際政治永遠考量都是自己國家的利益。
總之,糧食問題不只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與政治問題,更是國家戰略的核心問題,中國大陸的糧食安全與三農、脫貧、社會群體事件、腐敗、貧富差距、出口政策與對外關係都有密切的關係。
大陸缺乏糧食作物是客觀的情況,中國大陸在2025年將面臨糧食短缺1.3億噸,穀物則將短缺2500萬噸。中國大陸應找出糧食不足的原因,如果不是人口成長過速,那麼農村人口外移,造成農業勞動力不足以及社會對於農業的重視程度恐怕才是問題真正的關鍵。
但願西方的善意關心能夠使大陸更加重視糧食安全,求人不如求己,更不要低估中國人民在逆境中求生的抗壓力與承受力,畢竟一個經歷苦難的民族,吃不飽已經不是從來承受的新議題了。另外美國制裁對於中國糧食短缺或許造成雪上加霜,旱災蟲災更是大自然不可抗力的因素,大陸當局除了力倡禁止糧食浪費,關鍵的在於基層民眾的心態,能夠回到「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之愛惜食物的基本教育。 (相關報導: 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糧價11月大漲 創6年新高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