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人在絶望地向西方尋求幫助來保護我們的上空,我們要求設立禁航區。」這是一位烏克蘭女士星期二(3月1日)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頂撞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時慷慨激昂的的陳詞。
達利亞・凱倫紐克(Daria Kaleniuk)說:「烏克蘭的女性和兒童目前處於深深的恐懼中,因為那裡有從天而降的炸彈和飛彈。」
縱使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空襲波及民居,平民百姓死亡數字不斷疊加,沒多少跡象顯示西方有意實施禁航區。以下是箇中原因。
禁航區是什麼?
禁航區就是一片被指定不許某些飛機飛行的空域。這可以用於保護敏感地域,例如王室住所,或是在體育比賽和大型集會期間在其上空臨時實施。
從軍事層面上講,設立禁航區旨在制止飛機進入被禁空域,這通常是為了預防攻擊或偵察行為。
而這必須透過軍事手段來執行。這可以是偵察,先發制人地轟擊防禦系統,或將進入禁區的飛機迫降。
在烏克蘭上空實施禁航區,將意味著武裝部隊—尤其是北約組織(NATO)部隊—在該片空域發現任何俄羅斯飛機時,將與之正面交鋒,必要時開火。
西方為何不會設立「烏克蘭禁航區」?
北約部隊與俄羅斯飛機或飛行器正面交鋒,背後存在著緊張迅速升溫的風險。
前美國空軍將領菲利普・布里德洛夫上將(Gen Philip Breedlove)對《外交政策》雜誌(Foreign Policy)說:「你不能光說『這可是禁航區』,你得執行禁航區。」
布里德洛夫上將在2013至2016年間出任北約歐洲盟軍最高統帥部司令。他說,雖然他支持在烏克蘭實施禁航區,但這是個非常嚴肅的決定。
「這無異於開戰。要是我們頒布一個禁航區,我們就得奪取敵軍向禁航區開火,影響我們禁航區的能力。」

英國議會下議院國防事務委員會主席托比亞斯・埃爾伍德議員(Tobias Ellwood MP)也支持實施全面或局部禁航,他促請北約鑒於存在平民傷亡與戰爭罪行嫌疑,予以介入。
但北約秘書長斯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排除了北約介入的可能性。他在星期一(2月28日)對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說:「我們無意進駐烏克蘭,不論是地面還是空中。」
英國國防大臣華萊仕(Ben Wallace;華禮仕)表明,英國不會在烏克蘭協助執行禁航區,因為與俄羅斯戰鬥機交火將引發「橫掃歐洲的戰爭」。
華萊仕接受BBC電台第四台晨間新聞欄目《今日》(Today, BBC Radio 4)採訪時說:「我不會挑起歐洲大戰,但我會盡我所能把軍備送到烏克蘭,用盡這些軍備來幫助他們守住寸土寸金,我們會支援他們。」
美國也以類近原因排除設立禁航區。
任何與俄羅斯的衝突中,核武器這額外風險總是陰魂不散。在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宣佈將俄羅斯核力量置於「特殊」警戒狀態後,這恐懼成為了焦點。
許多人對普京此舉的解讀是,這首要是為了公開發出信號,而非真的有意使用此等武器。
然而,一場新的世界大戰終將演變成核戰爭的暗示,即便是如何模糊,在念及平民百姓遭殃的可怖畫面之下,在烏克蘭上空實施禁航區,機會極其渺茫。
禁航區從前有被使用過嗎?
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First Gulf War)過後,美國與盟國在伊拉克劃定了兩個禁航區,以避免個別民族與信仰群體遭遇攻擊,而這並未獲得聯合國支持。
1992年巴爾幹衝突期間,聯合國通過決議,禁止任何未經授權的軍用飛機進入波士尼亞領空。
2011年外國軍事介入利比亞局勢期間,聯合國安理會曾批准實施禁航區。
波士尼亞與利比亞這兩個禁航區都是由北約部隊負責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