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烏克蘭永不放棄!」擊劍軍刀女將哈爾蘭,將奧運銅牌獻給國家

烏克蘭擊劍好手哈爾蘭(Olga Kharlan)在女子個人軍刀銅牌賽獲勝,贏得烏克蘭代表隊第一面獎牌。(美聯社)

7月29日晚間,巴黎奧運的女子個人軍刀(sabre,又稱佩劍)銅牌賽在大皇宮(Grand Palais)舉行,選手隨著司儀介紹,沿著弧形樓梯蜿蜒而下,踏入紫色的擊劍場,在挑高玻璃圓頂底下競技。烏克蘭選手哈爾蘭一度以5比11的差距落後韓國新星崔世彬(Choi Se-bin),賽事後半追平比分,最後在加時賽逆轉,以15比14贏得銅牌。場內激動的情緒延續到法國代表隊內戰的金牌賽,最後布余內(Manon Apithy-Brunet)以15比12擊敗鮑澤爾(Sara Balzer),兩人分別獲得金牌和銀牌。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贏得比賽後,哈爾蘭(Olga Kharlan)淚流滿面跪倒在地,親吻藍黃配色的面罩,隨即與教練塔連齊歐(Andrea Terenzio)相擁。哈爾蘭競技生涯成績斐然,四度贏得世界擊劍錦標賽個人軍刀冠軍,2012倫敦奧運和2016里約奧運斬獲個人軍刀銅牌,還分別在2008北京奧運和2016里約奧運與隊友贏得團體軍刀金牌與銀牌。哈爾蘭今年33歲,巴黎很可能是她的最後一屆奧運,雖然沒能如她所願一舉得金,但這面獎牌是特別的。

這是本屆奧運烏克蘭代表隊的第一面獎牌。這面獎牌是給烏克蘭的,給留在家鄉的同胞和豁出生命戰鬥的戰士,有他們在各個戰線奮鬥,運動員得以繼續訓練、參加賽事,在競技舞台替國家發聲;對烏克蘭人來說,任何形式的勝利所蘊含的意義,是外界難以理解的。這面獎牌當然也屬於尼古拉耶夫(Mykolaiv)哈爾蘭的家人,為了躲避俄羅斯攻擊,她的父母曾在地下室生活好幾個月;哈爾蘭的母親等家人都來到現場觀賽,父親則未能離開烏克蘭。

「這是給全世界的訊息:烏克蘭永不放棄。」賽後,疲憊的哈爾蘭這麼說。賽事進行中她一度6分落後,這時觀眾席傳來喊聲:「加油!奧莉加!」這讓激昂情緒渲染群眾,他們開始替哈爾蘭打氣,哈爾蘭也回應似地一分一分扳回來,甚至一度反超,最後以15比14贏下比賽。哈爾蘭對擊劍場觀眾表達感謝,她說:「這面獎牌完全不同,是特別的,因為是獻給我的國家。身在此處的運動員全都經歷戰爭,我們向全世界表明我們可以戰鬥,而某方面來說,我也傳達了這個訊息。」

未與俄羅斯對手握手 差點錯過巴黎奧運

為了踏進巴黎大皇宮比賽,哈爾蘭跨越的障礙比巴黎的交通還要困難許多。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哈爾蘭一直敢於公開批評俄羅斯,2023年的世界錦標賽關乎奧運參賽資格,她擊敗中立身分參賽的俄羅斯對手斯米爾諾娃(Anna Smirnova),但賽後並未與斯米爾諾娃握手,僅舉劍致意,違反國際擊劍總會規則,因此被判黑牌,且遭撤銷資格。

這項判決影響極大,哈爾蘭感到受傷、失落、受到誤會,她不僅不能參與團體軍刀賽,也可能拿不到足夠積分前往巴黎。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主席巴赫(Thomas Bach)選擇介入,承諾如果哈爾蘭未能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國際奧委會將邀請她參加巴黎奧運。最後哈爾蘭沒有用上巴赫的邀請,順利晉級奧運正賽。

十六強賽哈爾蘭遇到亞塞拜然選手巴什塔(Anna Bashta),這個組合讓觀眾議論紛紛。巴什塔在俄羅斯出生,直到2018年為止,她都代表俄羅斯出賽,之後她為了代表隊排名,轉而為亞塞拜然出賽。當她身披亞塞拜然戰袍在2021東京奧運登場的時候,也在俄羅斯引發爭議。這場比賽由哈爾蘭以15比6輕鬆獲勝,賽後兩人不僅握手,還互相擁抱。巴什塔解釋他們相識許久,但假使巴什塔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才變更國籍,兩人的互動可能會截然不同。 (相關報導: 巴黎奧運》「戰爭就像對身體的毒藥!」家國仍陷戰火的烏克蘭運動員 更多文章

哈爾蘭此次設定的目標也是金牌,不幸在準決賽敗給法國選手鮑澤爾,但跌宕起伏的銅牌賽,她成功奪牌,讓現場與世界各地的支持者陷入狂喜。對於金牌的渴望並未停止,8月3日哈爾蘭將與隊友參加女子團體軍刀比賽。「因為想要回饋,所以感受到很大壓力,」哈爾蘭談論加時賽表示,「你想要為你的家人達成這件事。所有的犧牲,所有的事件,所有俄羅斯轟炸、屠殺的慘痛時刻,我們都承受了,所以這才會如此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