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自吹?自擂?自研?軍備局「雷觀機」解放軍也愛用!

右圖為國軍多功能雷觀機,型號:TS102A1,其左方棕色部件為「測距儀」型號:VECTOR 23。(圖/取自青年日報) 左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使用之同款「測距儀」。(圖/取自中國軍網)

國軍現行最新砲兵用「多功能雷觀機」TS102A1為軍備局401廠「出品」,其組成可分為四大部件:「結合架及雲台、方位儀、測距儀、熱像儀」此「雷觀機」自2013年規劃以來,幾經波折直到2023年底才全數交貨完畢,總數不過二百餘台,期間又是缺料又是國際情勢云云,拖延說詞可說是「別出心裁」,在這漫長的十年裡,不時就有軍民媒體為其墊檔「宣傳」,有關消息中此機「身世」可謂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國造」、「國產」,詳細點的則稱為401廠「生產」、「製造」或「研製」,更有甚者稱之為「籌獲」,文字遊戲「引人入勝」讓觀眾不自覺陷入「國造」美夢,然這十年期間軍備局也不曾明說這般「曖昧」情境,只煞有其事自顧自地埋頭「研製」。

查此「多功能雷觀機」共分四大部件,除「熱像儀」外全都是購自國外的現成品!三大部件中包括「結合架及雲台、方位儀、測距儀」皆出自法國SAFRAN集團旗下之Vectronix公司於瑞士設計製造(示意圖可參考其官方手冊),其中的測距儀部分(下圖棕色著)型號為VECTOR 23,此系列產品熱銷全球五十多國,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是愛用買家之一,且曾多次於演習中曝光使用。

右圖為國軍多功能雷觀機,型號:TS102A1,其左方棕色部件為「測距儀」型號:VECTOR 23。(圖/取自青年日報) 左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使用之同款「測距儀」。(圖/取自中國軍網)
右圖為國軍多功能雷觀機,型號:TS102A1,其左方棕色部件為「測距儀」型號:VECTOR 23。(圖/取自青年日報) 左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使用之同款「測距儀」。(圖/取自中國軍網)

四大部件中唯一使用非現成品者為「熱像儀」但也非軍備局401廠純「自製」,其關鍵零件來自以色列等國,製作部分外包給民間廠商,專責此案的軍備局401廠所扮演的更像是「金主」角色,不過「金主」花錢邏輯實在令人費解,除「熱像儀」外其餘三大部件早已於2019年前買齊,不知為何軍備局堅持自組剩下的「熱像儀」部分,且在2023年交貨前,都以關鍵料件取得困難為由不斷推遲,然此「熱像儀」技術門檻其實不高,若真有意「國造」中科院早有推出多款「乏人問津」之相似產品可供選擇,如以合作形式改良現品亦能集中國家資源和疊加科研成果,假若真追求品質與能如期交貨的「即戰力」,同級之他國軍規成品取得難度甚至低於VECTOR 23測距儀,美、加、法、英、德、芬、瑞士等國皆有多間廠商多款產品可選,甚至如韓國、土耳其、巴基斯坦等,亦都有製造成品能力,再不濟國際軍品交易真如軍方所設想的「敏感」與「困難重重」,不是每個國家都肯賣,那提供零件的以色列廠或是出口其餘三大部件的Vectronix公司亦都生產有相關成品供選,無論成套購買還是單買各廠產品後模組化組合,都比401廠堅持從零開始的「土法炮製」在外掛上去來的成熟穩定整合性高。 (相關報導: 多次流標!海軍「新式港勤拖船」改分批至2036年籌獲 軍方2階段規劃曝光 更多文章

陸軍於2024年底又再花兩億多購買一批「手持觀測熱像儀」投標廠商踴躍各國產品任選,得標產品生產商亦有其他多款供砲兵觀測用之「熱像儀」可選,可見「熱像儀」採購根本沒有國際壓力,且國際間於狩獵、農用、設施防護、海事等用途及需求甚廣,技術領域更迭創新之快自然不在話下,無論商規或是軍規穩定的優質良品選擇甚多,此前軍備局不可能不明白「熱像儀」的國際市場環境,但依然故我堅持「自組」是否是想趁此機會引入新技術和新製程?還是在這次「自製」中得到更高的「軍規」經驗,能引領民間相關廠商升級或是技術交流?結果似乎都不甚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