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近日收到友人寄來由其公司所精心生產的魚子醬,味美質佳,並附上感謝函,感謝多年來給予的鼓勵和支持,國外媒體亦大篇幅報導,中國生產魚子醬已高居全球首位,而台灣卻還深陷在中央總預算惡鬥中,無心治國,令人憂心。
鱘魚(sturgeon)的魚肉和魚卵實用價值高,魚肉脂肪低,含有10多種胺基酸,Omega-3含量比其他魚類高3-5倍,軟骨及脊索((notochord))富含膠質,全身都是寶;魚卵所製成的魚子醬與松露、鵝肝並稱為「西方三大珍饈」;雖然許多魚類的卵都可做成魚子醬,但嚴格來說,以鱘科魚的卵製成才是魚子醬。魚子醬的品質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鱘魚種類、配方飼料、養殖條件、魚卵加工方法以及魚卵的大小和顏色,卓越的品質意味著昂貴的價格,目前全球最貴的魚子醬取自白鱘、每公斤113600美元。
受到過度(非法)捕撈、水壩建設、海洋污染、產卵洄游受阻和棲息地退化的綜合影響,野生鱘魚數量銳減,頻臨滅種危機,以致自1997年以來,所有鱘魚物種均被列入CITES(瀕危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中,以保護其族群免遭滅絕。為此,許多國家從捕撈野生鱘魚轉向養殖鱘魚,來應對魚子醬日益增長的需求並減輕過度開發的野生資源的壓力。
根據統計2021年全球鱘魚產量達143.234公噸,其中143017公噸來自水產養殖,216公噸來自捕撈漁業;全球魚子醬每年產量總計約600公噸,中國居首位,至少佔產量的三分之一,其次是俄羅斯,義大利居第三。
中國大陸自2003年以來,成為全球最大的鱘魚養殖國家,養殖種類包括巴氏鱘,史氏鱘、中華鱘、道氏鱘、卡盧加鱘及其雜交種等,產量從2003年的1.09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近15萬噸,佔全球鱘魚養殖產量的85%以上和全球魚子醬貿易量的40%以上;浙江為中國最大的魚子醬生產基地,2023年四川魚子醬的出口額已達8708.3萬元人民幣,所生產的魚子醬近90%出口到國際市場,但隨著國內鱘魚魚子醬需求的穩定成長,預計2030年當地魚子醬消費量可達100噸。魚子醬貿易的未來,主要由需求驅動的價格決定,除了傳統的奢侈品高價市場之外,還會出現一個不斷發展的新大眾市場。 (相關報導: 杜宇觀點:加入CPTPP對農業是福是禍? | 更多文章 )
與家禽或其他養殖魚類不同,鱘魚養殖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成熟(雌魚8-10年才能達性成熟)並生產魚子醬,也因此限制了快速提高產量以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至於魚肉的收穫體型通常為1,300-5,400克,需要養殖一到三年才能達到這個尺寸。鱘魚養殖雖然以生產魚子醬為主,但是鱘魚養殖場的經濟獲利能力,往往要依賴鱘魚肉的販售;由於大多數鱘魚物種都是體型大、生長緩慢、性成熟較晚的魚類,養殖鱘魚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資和時間,致使生產成本極為昂貴,影響養殖鱘魚經濟效益的主要因素包括:生產成本結構和效率(特別是飼料和勞動力)、疾病控制、魚子醬產量和價格、消費者偏好以及全球市場動態等問題。目前正積極探討性別決定機制、生產全雌性鱘魚技術、病蟲害防治和成長加速等技術,來提高養殖效率和獲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