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2月1日宣佈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徵收關稅,為「川普2.0」的第一波全面關稅揭開序幕,更為全球貿易戰奠定基礎。關稅壁壘的烏雲目前正在美國傳統盟友歐盟頭上快速聚攏,因為美國總統川普1月31日晚間表示,「絕對要對歐盟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
川普在2月1日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宣布美國進入經濟緊急狀態:從2月4日起,美國將對墨西哥、加拿大(均為25%)和中國(10%)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履行了他最重要的一張競選支票。但從加拿大進口的能源,包括石油、天然瓦斯和電力,將按10%的稅率徵稅。美方官員對媒體強調,這次的關稅不會有任何豁免,在白宮對貿易夥伴打擊非法販入美國的芬太尼感到滿意之前,這項關稅也將一直維持。
令人意外的是,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高達數千億美元,遠比加拿大和墨西哥兩個重要貿易夥伴高得多,川普卻只對中國加徵10%的關稅。此舉引來《華爾街日報》批評是「史上最愚蠢的貿易戰」。但也有分析認為,川普這次對中國加徵的10%關稅只是美中貿易戰的前菜,他在競選期間宣稱的60%關稅大戲還在後頭。

川普簽署的行政命令還包括了一項「反報復機制」,也就是如果這些國家對美國採取報復行動,美國政府還要進一步升高稅率,但美聯社指出,這些國家可能正準備這麼做。此外,美國這次也取消了過去加拿大低於800美元的進口商品免稅的措施。美聯社稱,川普發動的關稅大戰可能引發更嚴重的通膨、擾亂北美各地的企業;《華爾街日報》則說,這敲響了全球貿易戰的警鐘。
川普在社群媒體上表示,關稅是「保護美國人」的必要之舉,因應「非法移民和致命毒品(包括芬太尼)殺害我國公民的重大威脅」。但美聯社認為,美國對墨西哥和加拿大這兩個最大貿易夥伴在經濟上對立,將破壞彼此數十年來的緊密貿易關係,引發加墨兩國採取嚴厲的報復行動。關稅大戰若長期化,可能導致通膨顯著惡化,削弱選民對川普降低物價(包括食品雜貨、汽油、車價、房價)的期待與信任。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2023年美國從加拿大進口約4186億美元的商品,其中原油、天然氣、電力和其他能源產品的進口額至少佔1060億美元;美國從墨西哥進口4752億美元的商品。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Budget Lab)認為,關稅壁壘讓每個美國家庭平均損失相當於1170美元的收入。如果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採取報復行動,情況可能更糟。
對於川普吹響關稅戰號角,尤其是針對北美汽車工業供應鏈的原材料徵收關稅,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顧問芮恩希(William Reinsch)批評「違反經濟學邏輯」。芮恩希說:「從歷史上看,我們對原材料徵收的關稅大多很低,因為我們希望獲得更便宜的材料,這樣我們的製造商才有競爭力,現在他(川普)在說什麼?」

美聯社則說,川普正在下一個重大的政治賭注,希望全面關稅不會讓通貨膨脹惡化、造成可能破壞全球經濟穩定的金融餘震,或者激起支持者的反彈。美國上一任總統拜登因為物價飆升導致選民失望,也幫助川普去年重返白宮。一位堅持匿名的川普政府官員對美聯社表示,降低加拿大與墨西哥進口的能源稅率,反映出川普希望盡量減少汽油或公用事業價格的任何破壞性上漲,這顯示白宮也瞭解他們在通膨問題上的賭注。 (相關報導: 川普揮動關稅大棒,中國商務部回應了:嚴重違反世貿規則,將採取相應反制 | 更多文章 )
此外,川普的盟友曾淡化他的關稅威脅,主張這只是一種談判策略,《華爾街日報》也曾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稱川普團隊尋求達成「壓哨」協議,避免對墨西哥加拿大徵收全面關稅。但川普兌現他在經濟和國家安全理念的核心承諾後,美聯社認為川普是真的想收關稅。而且川普1月31日還提到進口晶片、鋼鐵、石油和天然氣,以及針對銅、藥物和來自歐盟的進口產品的更多關稅項目,川普說他還想對歐盟加徵關稅,因為歐盟「對待我們的方式太可怕了」。美聯社認為,全面關稅若繼續實施,將讓美國與全球大部分經濟體系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