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2月12日訪美,出訪前印度首席經濟顧問納格斯瓦蘭(V. Anantha Nageswaran)於2月11日表示,短期內不會解除中國大陸投資禁令,然而2月初印度才宣布中國大陸電商希音(Shein)可重返印度市場,畢竟去年金磚國家峰會期間,莫習會的效應之一,便是鼓舞雙方的企業與投資者,尤其是服裝、電器、電子產品等領域的數家中國大陸企業,自此便有計畫重返或加碼投資印度市場。顯然莫迪出訪前重申對中國大陸投資的限制,有特別為該次出訪鋪路的跡象,但也顯示印度在經濟利益與地緣政治風險之間的權衡,既希望吸引中國大陸企業投資促進經濟發展,又須避免戰略過度傾向中國。同時,政策的調整也可能影響印度在QUAD的角色,恐促使美國重新評估印度在印太戰略的定位。
事實上,印度在國際貿易秩序的策略,與其對中共的經貿政策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印度在WTO的立場展現了強烈的保護主義傾向,特別是在農業和數位貿易議題上反對全球標準,試圖確保自身經濟利益不受國際規範約束。同樣地,印度對中共的投資政策也展現出戰略模糊性,既限制中國大陸企業投資,又在特定產業開放市場,以取得短期經濟利益,同時降低對外依賴。這兩個事實在本質上都反映出印度在全球經貿體系中,透過選擇性參與來維護自身自主權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