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將於3月4日到14日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也就是所謂「兩會」。本届兩會再次迎來川普第二任期之内在中美關稅站的影響下召開,外界除關注未來一年大陸經濟增長目標外,美中關係,台海局勢、青年失業問題成焦點。
外國投行預測2025大陸兩會經濟數據引熱議
知名投行高盛日前公佈了2025年大陸兩會的投資前瞻。數據顯示,大陸GDP目標繼續維持「約5%」增長目標,2025 年實際增速或放緩至4.5%,這與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報告中的説法一致。不過,根據現有大陸消費市場的萎縮情況來看,實現這一目標和去年的困難度相同。不少大陸經濟學家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面對高標準的經濟增速時,不妨考慮一下實際消費市場的需求和未來可支配收入問題。
其次是高額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高盛預計大陸財政赤字將從3.0%上調至4.0%,政府債券淨發行額增至人民幣13兆元(2024 年為9兆元)。在面對房地產行業的黃金時期的落幕,大量地方政府面臨土地財政收入的銳減,這將衝擊地方公共支出預算。在此前《風傳媒》的報導中提到,一些地方會採取「債轉股」的方式來降低風險,這樣的情況在今年還將持續增加。
消費市場的緊縮使得目前大陸經濟形勢一片低迷,帶來的是眾多適齡勞動青年的失業和社會穩定風險的增加。此外,對於企業在沒有繼續擴大就業能力的問題,消費市場的不景氣也是其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對於政府層面增加的就業幫扶保障措施會使得基本財政公共支出比例增加,這與地方債形成一個死循環。
高盛還預計了今年大陸將繼續擴大刺激消費政策的出台,以減少由於關稅戰帶來的出口貿易銳減的問題。
根據觀察,對於一些依賴出口貿易的大陸南方部分省份的地方政府而言,一直試圖將這部分出口貿易成本轉嫁給外國消費者身上。
關稅戰繼續,美中關係成熱議
由於川普再次回歸白宮寶座,中美關係再度出現波蕩起伏,伴隨著對中國展開關稅戰,因此大陸政府可能在兩會期間提出更多積極的應對政策,其中就包括「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加強自由貿易合作示範區的建設以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措施。
同時,也要考量川普在未來四年的執政期裡,對大陸經濟的衝擊能否降到最低。
提振消費、促進就業,增加社會保障成為民衆關注焦點
關乎民眾就業的民營企業似乎在習近平召開完座談會後迎來春天,但是鑑於大陸對民企政策的忽上忽下,不少人擔心只是一個幌子。
伴隨著外資撤離和國際貿易減少等外部不利因素下,不少民眾開始紛紛囤積黃金、增加外眾儲備,一時間出現人民幣兌外幣潮增加的現象。
也有不少民間經濟學者認為,如此大規模的擠兌外幣不亞於2018年第一輪中美貿易戰期間擠兌浪潮,這會更大規模的衝擊大陸的外匯儲備,同時,也會造成金融秩序紊亂的局面發生。
不少民眾似乎從之前的教訓中吸取的經驗,加上三年疫情的之後,越來越多的人對大陸經濟沒有信心。
同時,大陸央行也是採取多種措施刺激人民幣在消費市場的流通,減少大額儲蓄的增加。
大陸《反分裂國家法》20周年,刺激兩岸局勢變幻莫測
2005年出台的大陸《反分裂國家法》至今已經屆滿20年,從近期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上暫未聽到修訂的聲音,但是從進幾個月北京對台灣的措施來看,北京當局則非常在意這部法律的實施效果。
鑒於兩岸互不承認「隸屬」關係,這部法律究竟對台灣有實際執行力還是只是北京攻台的一個藉口,成為民間熱議的問題之一。
與此同時,在兩岸關係發展數十年中,雖然這部法律已經出現許多條文不適用於現在的形勢,但大陸政府依舊將其視為依據。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大陸「微短劇」攻占海外市場 成為內宣喉舌的新利器 | 更多文章 )
在大陸四部門出台懲治台獨分裂活動之後,台灣問題在大陸與西方國家交往中變得十分敏感和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