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川普推動「對等關稅」政策,向多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然而,美國媒體指出,川普政府雖針對商品貿易逆差頻頻出招,卻鮮少關注美國在服務貿易上的巨大順差。2024年,美國在服務領域的貿易順差預估將達近3000億美元(約新台幣9.9兆元),可能成為其他國家報復的潛在目標。
美服務產品貿易順差驚人
根據《紐約時報》指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服務出口國,涵蓋金融、旅遊、醫療、工程、雲端運算等多項產業,其中相當多服務透過數位方式輸出,例如外國觀眾訂閱美國影視平台、旅客入住美國飯店,都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收入來源。
圖盧茲經濟學院教授伊達爾戈(Cesar Hidalgo)指出,僅以數位產品為例,美國每年便創造約6000億美元(約新台幣19.8兆元)的順差,等同於全球第七大出口國——法國一整年的出口總額。
美國服務貿易對多國順差,反擊風險升高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美國目前對加拿大、中國、日本、墨西哥及多個歐洲國家皆維持服務貿易順差,這讓美國的服務業在全球貿易戰升溫中,逐漸浮現出脆弱面。
專家分析,多數受到美國商品關稅波及的國家,與美國在服務貿易上的往來卻是逆差關係,若尋求報復手段,鎖定美國服務業將成為具殺傷力的策略。
歐盟便被認為擁有足夠籌碼進行反制,可能透過設限服務進口來對美施壓。
歐盟醞釀反擊「反脅迫工具」或成關鍵武器
歐亞集團歐洲區總監拉赫曼(Mujtaba Rahman)表示,歐盟在服務業領域本身具備優勢,一旦與美國貿易關係惡化,預料會透過制度化方式採取反制行動。
歐盟2021年提出的《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被視為反制美方的關鍵武器。此法案賦予歐盟廣泛權力,可針對特定國家提高關稅、限制服務進口、調整智慧財產權等規範,一旦啟動,足以對美國服務業造成實質衝擊。
歐盟官員透露,若美歐貿易摩擦升級,「反脅迫工具」將不再只是備案,而是一項「現實的選項」。
科技巨頭首當其衝 矽谷或成壓力焦點
歐盟對美國科技企業的監管力道早已不容忽視,近年針對Google、Apple、Meta等巨頭陸續祭出重罰與規範。例如,Google被要求修改搜尋結果呈現邏輯,Apple需調整App Store政策,而Meta則需重構Instagram與Facebook的資料處理方式。 (相關報導: 台灣1大廠「被客戶停單」員工被迫休假!這產業全都遭殃…500億產業鏈恐破滅 | 更多文章 )
分析指出,若貿易戰再度升溫,這些企業恐成為歐盟報復的首波目標,美國在數位與科技領域的優勢地位將受到更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