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再次傳出計劃裁員,此次預期受影響的人力可能超過2成,新上任的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想藉此削減公司內部官僚體制,同時重建企業文化與風氣。
《彭博》報導,匿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這次裁員是延續英特爾去年(2024)裁減1.5萬名員工的行動。目前這家晶片大廠旗下共聘有10萬8900名員工,假如以此為基礎估算,裁員兩成等於約有2.1萬人,可能因此面臨失業危機;面對外媒相關報導,英特爾發言人迄今都拒絕對外給出回應。隨著公司調整消息傳出後,英特爾股價在盤前交易一度上漲3.5%,公司在過去12個月合計下跌約43%。
Breaking: Intel set to announce plans this week to cut over 20% of staff, according to reportshttps://t.co/PJfNpkWT4T
— The Irish Times (@IrishTimes) April 23, 2025
接替原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2024年被撤換後的空缺,曾任Cadence(楷登電子)10多年執行長的老將陳立武,上任後誓言要剝離與核心任務無關的公司資產,替英特爾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產品。陳立武3月還在「英特爾大會」(Intel Vision)上表示,公司需要補足流失的工程人才、改善資產負債表,並讓製造流程更貼近潛在客戶的需求。
英特爾預計將在24日公布第一季財報,外界普遍認為,陳立武將有可能進一步闡述他的改革策略。儘管華爾街分析師多半預期,英特爾過往的營收跌勢已經觸底,但仍有不少專家預測,其業績難以在未來數年內,恢復至過去輝煌狀態的水準,甚至很可能永遠無法回到從前標準。

曾被視為美國《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最大受益者,英特爾雖獲得前朝拜登(Joe Biden)政府多項補貼,包含原定在美國俄亥俄州(Ohio)建造全球最大晶片製造中心計劃,如今都因為川普(Donald Trump)不確定狀態,被迫推遲擴張計畫。 (相關報導: 川普課台灣32%關稅第二天,美媒稱「台積電應白宮要求,與英特爾成立合資企業」 | 更多文章 )
英特爾過往曾長期主導個人電腦與資料中心處理器市場,但該品牌卻對人工智慧(AI)的發展反應非常遲緩,這個錯失良機、讓輝達(Nvidia)抓準市場良機,一躍成為全球最高市值的半導體企業,年度營收甚至超越英特爾。陳立武坦言,這場轉型之路將曠日費時且充滿挑戰,「這段過程不會一蹴可幾,但我相信,我們終將達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