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經濟部統計,2025年第一季全台餐飲業營業額達到新台幣2739.8億元,創下1999年有統計以來的單季新高。其中餐館營收為2235.3億元、飲料店達338.6億元,雙雙改寫紀錄。連假效應、疫後人潮回流與觀光客增溫,以及通膨推升單價,是營收爆發的三大主因。
是全民開店熱?還是競爭更激烈?
雖然餐飲業營收表現亮眼,但財政部資料也顯示,2025年2月為止,全台餐飲業家數已達17萬3349家,較兩年前同期成長6.1%。房市專家賴志昶指出,開店數持續攀升代表競爭愈發白熱化,在利多背後也隱藏營運壓力與淘汰風險。
成本飆、租金漲,開店還能賺嗎?
住商不動產執行總監徐佳馨提醒,雖然外食需求大,但創業者仍須面對原物料上漲、知名商圈店租攀升等壓力。尤其不少品牌早已集團化、資本化,小規模餐飲若缺乏資源與品牌力,恐難以在激烈戰局中突圍。
手搖飲還能繼續開?
經濟部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飲料店營業額來到338.6億元,較三年前增幅達14.5%,台灣人對手搖飲熱情不減,也讓這類型小店成為創業熱門選項,但專家提醒,高營業額不代表高利潤,需評估區域人流與店租是否匹配,才能穩健經營。 (相關報導: 便當店穩賺不賠?業者揭每月淨利「比上班族慘」這些隱藏成本讓老闆撐不住 | 更多文章 )
餐飲業還有機會嗎?
整體而言,餐飲業依然是國內最具人氣的創業類型之一,但隨著市場進入戰國時代,要真正從中脫穎而出,靠的早已不只是美食,更需要資本、經營策略與品牌差異化。高營收的背後,是更高的門檻與更快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