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股在新台幣升值的助攻下逐步回升,大盤指數快速接近22000點,市場情緒明顯回暖。財經主持人李兆華與資深分析師鍾國忠在《鍾大膽週報》分析這波反彈能否持續?哪些產業在這波漲勢中扮演主角?又有哪些類股可能面臨獲利了結壓力?本文將帶你全面掌握市場脈動。
大盤走勢複習!新台幣升值帶動反彈
台股從今年4月低點17300點一路回升,目前已突破21000點關卡,並快速向22000點靠攏。這波反彈的背後推手之一是新台幣升值,帶動外資回流,推升大盤指數。根據費氏係數計算,從最高點23943點跌至17300點,共修正6637點,反彈0.618的位置約在21407點,而5月13日盤中高點已來到21626點,意味著強勢反彈條件已達成。
關注未來走勢:22000點能否站穩?
雖然指數短線有機會突破22000點,但能否站穩仍存在不確定性。台北國際電腦展,以及賴清德政府上任周年,將成為市場重要觀察點。此外,台股能否維持高位,也取決於政府資金是否持續進場,以及國際政經變化是否有新利空因素。
第一波強勢反彈產業:電子股領軍
在這波反彈中,電子類股無疑是主力,包括AI相關的老牌大廠廣達(2382)、緯創(3231)和散熱龍頭奇鋐(3017)等,已在大盤回升初期率先表現出強勁走勢。此外,PCB族群中的台光電(2383)、金像電(2368),以及封測廠欣銓(3264)、頎邦(6147)也表現亮眼。
非電子族群也不容小覷
除了電子股,傳產類股同樣表現不俗。貨櫃三雄如長榮(2603)、萬海(2615)在全球航運需求回溫下,近期股價頻創新高。航空股如長榮航(2618)、台灣虎航(6757)則受惠於油價下跌與需求回升,表現也相對強勢。此外,消金與企金股,如中信金(2891)與彰銀(2801)也創下近期新高。
該追還是該賣?
隨著大盤快速回升,投資人面臨是否要追高或獲利了結的抉擇。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目前進場仍需謹慎,建議等待回檔或尋找相對低基期的個股。而短線操作的投資人則可以考慮在高位適度獲利,避免資金被套。
市場仍有機會,但需防範風險
總體來看,台股在基本面回暖與外資回流的帶動下,短期內仍有望維持高位。然而,市場波動加大,也意味著操作風險增加,投資人應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靈活調整策略。 (相關報導: 靠糖尿病藥翻身,禮來Eli Lilly如何崛起為全球製藥巨頭!川普新政夾擊下,製藥股是黑馬還是黑天鵝?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