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癌王無所遁形!台大開發AI診斷系統「助胰見」 精準揪出早期胰臟癌

台大醫院與台灣大學合作研發AI軟體「助胰見」,可偵測早期胰臟癌,準確率高達90%以上。(黃天如攝)

胰臟癌被稱做癌中之王,由於胰臟位於腹腔深處,發病初期又無明顯症狀,診斷困難且進展快速,致死率極高。為打破胰臟癌「確診=死亡」的瓶頸,台大醫院開發出全球首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並於去年(2024)年底正式落地用於台大自費常規診斷,截至目前多為止已有2、30名病人使用,準確率突破90%。

2023年胰臟癌在台灣是十大死因的第7位,當年死於胰臟癌的人數高達2879人,且還有持續攀升的趨勢。

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任廖偉智表示,胰臟癌若能在小於2公分時即發現,其5年存活率約可達8成;但若是拖至腫瘤大於2公分,則其5年存活率就會大輻度降至2成,由此可見,及早診斷胰臟癌是多麼重要的事。惟胰臟癌位在腹腔深處,即使使用電腦斷層(CT)探查,亦有如海底撈針,平均約有40%病灶易被忽略。

此外,胰臟癌的生成速非常快速,理由是胰臟腫瘤中胰臟癌細胞只占小部分,其他都是纖維化細胞及其他細胞,而其他細胞則會助攻癌細胞。「從2公分以下的腫瘤到長到3、4公分的腫瘤,可能只需要3個月。」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世杰表示,台大醫院及台大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攜手合作,利用長達5年的時間,將「助胰見」導入深度學習模型與多重影像資料訓練,可於PACS系統中即時分析病患CT影像,自動標示胰臟輪廓與可疑病灶位置,所用時間僅須短短2分鐘,即可將AI完成的判讀資料交由放射科醫師確認。

「助胰見」現已於台大醫院全面啟用,外院若有適合的CT影像,台大也很願意分享。截至目前為此,台大醫院使用「助胰見」診斷了2、30位的胰臟癌患者,大部分都是無法單靠CT確定的的早期胰臟癌。

一名67歲女性因黃疸及搔癢就診,電腦斷層影像顯示總膽管與肝內膽管擴張,未見明顯腫塊。在台大醫院經AI輔助分析(助胰見)並搭配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後,成功揪出胰臟頭部隱匿病灶,確認為早期胰臟癌,得以及時治療。

廖偉智提醒,有胰臟癌家族史、胰臟炎相關疾病,或是剛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等,都是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更甚者,過去因為沒有AI 的輔助,一般CT檢查出2公分以下早期胰臟癌的比例只有2~3%。所幸現在有了AI輔助的利器,胰臟癌患者又多了一絲的希望。

「助胰見」已取得台灣與美國發明專利各4項,並通過食藥署醫材核准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突破性醫材(Breakthrough Device)認證。系統開發成果亦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Radiology》,榮獲RSNA Margulis Award、國家新創獎、台北生技獎、SNQ國家品質標章等多項肯定,顯示台灣在AI醫療創新領域的強勁實力。 (相關報導: 腰痠背痛別輕忽可能是這病症 延誤就醫可能未來站不直 更多文章

展望未來,研發團隊計劃將「助胰見」擴展應用至胰臟炎、胰臟囊腫等疾病,並結合多模態影像與醫療資料,推動更完整的胰臟疾病風險預測與精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