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盾」曾被認為是台灣安全的基石,因為比起民主自由這樣的普世價值,實打實的經濟利益更讓所有相關國家絲毫不敢怠慢。但在美國打算重操舊業、再次擦亮「美國製造」的老招牌之後,無論是拜登拿出「補助紅蘿蔔」的《晶片法》、亦或是川普揮動「關稅大棒」的赤裸威脅,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產業鏈都開始往美國移動,也引發了各界「台積電」變「美積電」、甚至「矽盾」正在裂解的擔憂。不過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指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最新決策,說明了他對台灣的信心依舊——或者說,Nvidia正在成為台灣「矽盾」的新核心。
眾所周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對目前如日中天的半導體產業欽羨不已,甚至屢屢表示「台灣偷走了美國的晶片產業」。在台積電宣布了總值高達165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案後,川普更是毫不避諱地宣稱「是我用關稅成功逼他們來的」,甚至在「解放日」更對「這個偷走我們晶片產業」的國家課以32%的關稅。《法蘭克福匯報》指出,晶片產業在美國與台灣之間的拉扯,對這個小國來說關係重大——當中最重要的象徵首推台積電。
美國總統希望將人工智慧不可或缺的高性能晶片製造業帶回本國,從地緣戰略角度來看是相當合理的安排。畢竟對蘋果、谷歌、微軟跟亞馬遜最關鍵的硬體,確實不應來自如此不穩定的地區。但擁有2400萬人口的台灣,卻可能使川普的政策面臨巨大風險。北京企圖吞併這座民主之島,而台積電在台灣人眼中,正是確保美國不會袖手旁觀的最重要籌碼。台北正透過《產業創新條例》的修正,禁止台積電將最新技術帶往美國,然而這樣的規定是否真能在緊要關頭發揮效果,《法蘭克福匯報》也坦承「有待觀察」。

不過根據《法蘭克福匯報》駐亞洲記者的觀察,台灣沒有人相信台積電歷經數十年建立起來的晶片生態系,真的有辦法在世界其他地方複製出來。畢竟尖端技術與產業鏈的建立,需要多年時間和數十億資金的磨合,台灣已臻成熟的整套產業鏈及其運作,在進一步研究中也可能帶來優勢。在台積電被質疑會被「全部挖走」的此時此刻,《法蘭克福匯報》認為輝達要在台灣建立AI運算中心一事,代表黃仁勳正在向他的家鄉傳遞兩個重要訊號:他認為台灣的安全無虞,而且台灣對技術進步依舊至關重要。
(相關報導:
WHO最大金主換手!美國退群 中國罕見派高層出席,加碼成最大金主:5年再給5億美元
|
更多文章
)
黃仁勳在台北參加Computex時表示,「台灣是全球電腦產業的震央,一切從這裡開始」。他也感謝台灣支援輝達的350家合作夥伴,共同為這個人工智慧時代建構基礎設施。《法蘭克福匯報》指出,生產全球最強半導體裝置的台灣,將藉由AI資料中心的助力,在新時代的科技競賽中保持領先;當川普卻亟欲終結台灣作為全球晶片重鎮的寶貴地位,黃仁勳則展現了台灣捍衛者的立場。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的許文泰也對《法蘭克福匯報》表示,輝達、鴻海與台積電共同宣布的人工智慧數據中心計劃,對台灣作為產業基地而言是極重要的訊號,就如同黃仁勳決定為其加州企業在台北設立據點一樣,輝達將未來發展與台灣緊密連結,這些決策都強化了台灣的「矽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