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揭仲專欄:賴總統就職後的台海安全情勢

美國海軍勃克級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USS Higgins)和加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巡防艦「溫哥華號」(HMCS Vancouver)穿越台灣海峽。(資料照,取自U.S. 7th Fleet臉書)
目錄

賴清德總統就職迄今已滿周年,而在過去的這一年中,台海安全情勢已出現若干值得注意的變化,包括:軍艦常態性部署數量倍增、航艦六出西太平洋執行作戰演練、演練新戰術試圖混淆國軍判斷、體系化打擊機群演練強度提升、在海峽中線以東行使管轄權,與限航區穿越飛行次數先增後減等六項。

軍艦常態性部署數量倍增 過去一年共2721艘次

共軍從2022年8月裴洛西議長訪台後,就開始在台灣周邊的四個海域,常態性地各部署1艘軍艦;分別是日本最西端的沖繩縣與那國島周邊、與那國島和菲律賓之間、台灣西南方,與台灣北方海域。

但從去年5月20日賴清德總統就職後,共軍在台灣周邊海域常態性部署的軍艦數量明顯增加。

根據國防部的即時軍事動態,從2024年5月20日至2025年5月19日這365天當中,共軍於台灣周邊部署的軍艦艘次,合計高達2721艘次,平均每天7.45艘次,幾乎是2024年總統大選前平均每天4艘次的二倍;在2024年8月,更有多達282艘次的軍艦進入台灣周邊,創下單月總艘次最高的紀錄,平均每天9.1艘次。

共軍在台灣周邊常態化部署的軍艦數量倍增,不僅反應共軍艦隊在妥善率與戰備程度等方面的提升,也使得當共軍接獲北京指令後,能有數量更多、能在短時間內抵達台灣周邊各戰術位置的軍艦,開始執行對台灣的「聯合封鎖作戰」或「聯合火力打擊作戰」。

在縮短海空軍完成先期部署所需時間方面,第二個跡象是從2024年2月起迄今,共軍每個月都會無預警地實施3至5次的「聯合戰備警巡」,以檢驗海空軍戰備部隊迅速出擊的能力;其中在2025年2月的28天內,共軍就發動多達5次,另外在2025年3月17日,也首度於上下午各實施一次。

航艦六出西太平洋執行作戰演練

在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總統就職後,共軍在西太平洋的演練模式也出現變化,開始頻繁地派艦隊穿出第一島鏈實施遠航訓練,逐漸形成常態性地在西太平洋維持艦隊巡弋的態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從2024年5月20日起,至2025年5月19日,共軍航艦編隊已6度穿越第一島鏈,前往西太平洋的戰術位置執行演練。

20250421-e401_表一:共軍航艦編隊西太平洋演練
表一:共軍航艦編隊西太平洋演練

在這6次航艦編隊演習中,2024年7月17日、2024年8月12日、2024年10月14日(聯合利劍—2024B軍演)與2025年4月1日至2日(海峽雷霆—2025A軍演)這四次,共軍航艦編隊實施演練的海域,其實就是共軍武力犯台時,其航艦戰鬥群的主要戰術位置。

因為這些海域距台灣本島約400至500公里,不僅在國軍岸置反艦飛彈的射程外,也有足夠的空間讓共軍航艦戰鬥群完成展開、形成最遠約400公里的遠程防空網;又能使共軍航艦上的艦載機,與戰鬥群中的055型驅逐艦,能夠打擊國軍在西太平洋與台灣東部陸地實施戰力保存之海空軍主力。

換言之,在這四次的演練中,共軍航艦編隊是開往戰時的戰術位置,模擬對台灣執行「聯合封鎖作戰」與「聯合火力打擊作戰」。

至於2024年10月與2024年11月,共軍的航艦編隊則是在演練應付美軍介入的「聯合抗擊作戰」,即所謂的反介入/拒止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