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桃園一名52歲男子投保勞保,每月繳交最高級距4萬5800元,持續長達24年。然而,男子在54歲因病去世,家屬原以為能領取勞保給付,沒想到向勞保局申請時卻遭拒,原本可領的151萬元一次老年給付全數遭沒收,消息曝光後,引發外界譁然與熱議。
根據勞保給付的計算方式,男子理應符合以下金額的計算式:
45800 × 15 + 45800 × (24-15) × 2 = 1,511,400元
即,首15年按每年一個月計算,之後每年以兩個月計算,最多不超過45個月。
但實際上,勞保局對於一次老年給付的申請資格有明確限制,需符合下列三項條件之一:
1、年滿50歲且投保年資達25年;
2、年滿55歲且投保年資滿15年;
3、已退保並符合上述任一條件,且於退保後一年內因病去世。
這名男子於52歲時退保,當時累計年資為24年,且在兩年後病逝,未達任何一項規定門檻,因此其所繳保費所換得的151萬元給付並不具請領資格,導致家屬最終一毛未領。
非個人資產 勞保金遭充公的三大常見情況
根據《旺得富理財網》報導,專家指出,這起案例雖令人遺憾,但並非個案。勞保制度本質為社會保險,並非個人財產,只保障被保險人及其法定親屬。除上述情形外,還有三種常見狀況也可能導致年金無人可領、最終全數充公:
1、無配偶或離婚未再婚者;
2、無子女、父母或直系血親可請領者;
3、投保薪資異常者,例如「高薪低報」或「低薪高報」。
根據現行規定,若被保險人申請年金給付後身故,僅限配偶、子女、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親屬可申請遺屬年金或津貼。若為單身,且無上述親屬,頂多只能請領喪葬補助,其餘保險金將依法歸入國庫。
過去曾有單身勞工,擔心年老無依,選擇不一次請領110萬元的老年給付,而是按月領取每月1萬2000元的年金。然而,他在領取3年後不幸去世,總計僅領回約43萬元,剩下的70多萬元因無符合資格的遺屬接續領取,最終也遭充公。
虛報薪資恐損自身權益 保費照繳不退還
至於薪資申報異常的問題,專家提醒,部分投保單位或個人為節稅或降低保費,選擇「高薪低報」;也有少數人「低薪高報」以期獲得更高的給付。不論哪種情況,都可能影響未來給付金額或導致保險無效。
若勞保局發現投保薪資與實際不符,除可調整其保險給付外,也有權追繳不當領取的金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保單遭取消或調整,已繳的保費仍不予退還,勞工本身也可能因此喪失部分保障。 (相關報導: 快刷存摺!勞保局今天發「每人近40000元津貼」,符合資格一鍵申請就入帳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蔡惠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