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族群注意了!1產業「百萬年薪直接腰斬」,金飯碗已經沒有年輕人要捧

中國金融產業逐漸崩壞。(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目錄

中國金融業高薪神話正在崩解。自2023年以來,從「國家隊」的四大行到券商、基金公司,陸續爆出裁員、降薪潮。近期流出的某券商財富管理中心「集體轉崗」截圖,更將整體職場寒意推向高潮,象徵一個曾經金光閃閃的行業,正加速去金融化與去高薪化。

國營銀行帶頭瘦身!「降薪潮」蔓延至民企與券商

中國金融體系的「去金融化」,最早從四大行的「降薪令」開始。2022年起,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與建設銀行等,陸續依照監管層指示壓縮人力與薪資。據內部人士透露,一些原本可領百萬元年薪的高管薪水「幾乎腰斬」

而在2023年,這波風潮迅速擴展至證券業與民營銀行。招商銀行早前宣布分批精簡營運團隊,部分分行內部甚至出現「雙倍KPI、半薪工資」的現象;中信證券、華泰證券與東方證券等龍頭券商,則頻傳裁員與重組消息,有離職員工形容:「部門開會少一半人,不知是裁了,還是走了。」

私募基金遭「清剿」 富裕理財時代正式結束

另一個受衝擊嚴重的板塊是基金與私募行業。根據中國證監會數據,2023年已有逾2萬家私募機構註銷登記,創歷史新高。原因在於新一輪監管要求基金管理人「持牌上崗」,不再允許「掛牌養老」或「空殼運營」的方式。

這直接戳破過去一段時間的「財富管理泡沫」。不少原本靠關係進入私募的從業人員發現,沒有證照、沒有投研實力,難以在新規下生存。有投行從業者坦言:「以前靠一張嘴能管幾十億,現在只能靠一紙牌照,誰還敢亂來?」

整頓名目繁多:「轉崗」「優化」「合規離職」成潛規則

面對愈發嚴厲的監管環境,金融機構也採取了更隱晦的裁員策略。券商與銀行內部常見的說法如「轉崗」、「優化」、「合規離職」等,實際上多為變相裁員。

例如近日一張流傳的對話截圖顯示,某頭部券商財富管理中心接獲通知「中心整體解散,所有人轉崗至其他一線部門,否則視為自動離職」;另一家城商行的前員工則指出:「當時給我選,要嘛轉去業務最差的分行,要嘛簽協議離職,這不就是逼我走?」

「金飯碗」不再!年輕人:再也不想進金融業

金融業不再是金飯碗,這一點正在影響年輕人的職涯選擇。根據BOSS直聘數據,2024年中國金融行業的求職熱度大跌30%,為十年來最大降幅

一位來自復旦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直言:「以前大家擠破頭進銀行,現在知道升遷難、壓力大,薪水又低,還不如去科技公司試試。」曾經坐擁「高薪」、「穩定」與「社會地位」的金融業,正在中國的結構轉型中失去昔日光環。
(相關報導: 就一戶不同意…建商「拋棄整排50年老公寓」!北市又見都更孤島,未來很難重建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