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這位霸氣總裁要跨界選總統,為資本市場與政治圈投下一顆震撼彈,也讓原已激烈的總統大選更熱鬧。
做為全球代工龍頭大廠,企業版圖橫跨亞、非、歐、美四大洲,郭台銘舉動備受全球關注,各國媒體無不競相報導。連蘋果執行長都親自致電關心
美國CNN、《彭博》(Bloomberg)、《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都在郭台銘宣布隔天,就以「海洋女神(媽祖)指示郭台銘參選」為題報導他的參選。
另外,《日本經濟新聞》認為,郭台銘參選總統會對鴻海經營造成影響。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也以「台灣破壞之王(Taiwan's disruptor-in-chief)投身政治」為題寫了一篇報導。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以「台灣川普?」為題,點出郭台銘的兩大難題:一是面臨超人氣高雄市長韓國瑜挑戰,一是鴻海在中國有很多工廠。
連在宣布參選前,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都還親自打電話給郭台銘求證事情真偽,顯見郭董在國際上的動見觀瞻。
據瞭解,郭台銘在一六年十一月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當天晚上,立刻召集高階主管開會,討論若他二○二○選總統,鴻海各部門如何因應。當時他就已經動了想選總統的心了!
但郭台銘於一七年中,批評台灣政府行政效率輸給國外太多,「如果非必要,不會回台灣」,表達對當時政局與社會失望。一七年底,鴻海隨即宣布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在中國上市的消息,之後又到美國投資,郭台銘有長達快兩年不太搭理台灣社會事務,總統之位似乎離他甚遠。直到近半年來,郭董動作加大,終於在四月十七日確定參選。
這位跨出國門,接觸的都是世界級總統與企業的大老闆,比台灣總統的揮灑空間還大,為何想要來選總統?
第一關》當總統,鴻海誰來管?
六十八歲的郭台銘管理龐大的鴻海帝國,旗下有超過六九○家子公司,一八年整體營收高達六兆元新台幣,占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十七.六兆元的三分之一,全球員工近百萬人。
鴻海集團更是台灣很重要的掛牌公司,上市櫃公司的「鴻家軍」高達二十家,除了母公司鴻海外,還有群創、鴻準等,總市值為一兆七千多億元。
鴻海集團還有在海外掛牌,在日本東證一部有夏普,在中國上海A股有FII,在香港交易所有富智康、龍騰等四家公司掛牌,股東遍布兩岸三地。其中,光一家鴻海的股東人數就有八十萬,是台灣最多股東人數的公司之一。
接班,將是郭台銘要面對的第一個大關卡。《日本經濟新聞》指出,郭台銘以「獨斷經營」聞名,鴻海高層也曾坦承「老闆決定一切」,郭董一旦卸任,鴻海經營會陷入混亂。
然而,鴻海的成功是靠郭台銘的強人治理。他以個人堅強的意志,在四十五年間,以十萬元的創業金經營到現在六兆元營收的企業,若郭董卸任,沒有他的鴻海是否會「各擁山頭」?
熟悉鴻海運作的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說:「王永慶走了,台塑集團不是活得好好的?張忠謀引退,台積電還是持續發展;鴻海的接班不會是問題。」他認為鴻海未來會朝向「決策委員會」的方向經營。
第二關》財產和鴻海連動,賣出還是信託?
只是當前鴻海集團營運正處於轉型調整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衰退下,不僅代工本業毛利僅剩「毛三到四」,蘋果iPhone手機還砍單;最慘的是,以代工非蘋陣營如小米、華為等Android手機為主的富智康,去年虧損高達二七○億元新台幣,創下新紀錄,拖累鴻海集團的營運。
如今富智康已淡出最燒錢的Nokia供應鏈,往車用發展,但仍未出現綜效;加上去年底鴻海大裁員三十多萬人,若領導人在集團轉型的關鍵時刻卸任,對鴻海應該不是好事。
郭台銘面臨的第二個關卡是財產問題。今年三月,《富比世》(Forbes)雜誌公布一九年富豪排行榜,郭台銘以六十三億美元(一九四二億元新台幣)蟬聯台灣首富;郭董應該也是台灣有史以來,不用募款的總統參選人。
做為首富,郭台銘主要資產來自鴻海股票,他個人持有鴻海股票約一三三萬張,持股九.六二%。市場人士認為郭應要把股票出脫,才能不被中國控制。但郭董如果出脫持股,可能會引發金融風暴,將持股信託應該是最好的方法。
不過,即使股票信託,現金股息還是留給本人,加上鴻海每年的股息驚人,去年郭台銘就有三十二億元現金股息入袋,今年應該也不會太差。
弔詭的是,郭董在去年底加碼鴻海近三萬張,理由是鴻海股價疲弱,大股東護盤。但打從今年四月初,傳出郭董要參選總統後,鴻海就從四月一日開始大漲,從七十元起漲,四月十六日來到最高九十七元,但郭董正式宣布後隔天開始下跌。
若以四月二十二日的收盤價八十七.八元計算,上漲約二五%,郭資產馬上增加二三六億元,參選炒熱股價,郭董成為最大受益人。郭台銘的第三大關卡也是全世界高度重視的議題──他與中國的關係。
第三關》和中國關係如何說服美國?
美國《財星》雜誌提及,鴻海在中國許多省分都有工廠,若郭台銘真的選上台灣總統,這些原本是企業的資產,但「在政治領域,這些成就可能是負債,而不是資產。」
鴻家軍掛牌公司遍布日、港、中,海外總市值近2兆新台幣
鴻海集團主要代工廠都設在中國,外界不免會質疑郭台銘會被中國「綁架」或有「利益衝突」。甚至中國工廠內還設有共產黨的支部,無法中立地面對兩岸問題。尤其鴻海持股八成的FII還在中國掛牌,等於受到中國牽制。
不過,一位熟悉鴻海的台商舉例,一○年,當時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實施騰籠換鳥政策,要讓鴻海等企業遷到內陸去。當時深圳工廠接連發生十四起跳樓事件,且被中國媒體放大,「同一時間,華為跳樓數是富士康的一倍多,但中國媒體卻隱而不報,這是要逼郭台銘調高工資。郭董一氣之下,一口氣增加工人三倍工資,廣東供應商全部鼓掌,但導致中小企業老闆全部跑路。」這位台商說,郭董沒有屈服於中國的壓力,而是轉換一個策略,變成逼退其他小型競爭對手,也讓北京政府驚訝與佩服。
(相關報導:
從私人飛機到集團金雞,關於錢的事,身價1942億的郭台銘都選這個數字...
|
更多文章
)
「台灣沒有人可以賣,別忘了,台灣還有美國因素!」黃顯華與部分企業人士說,台灣處在中國與美國角力的關鍵位置,美國不可能坐視中國併吞台灣,也不樂見台灣太靠向中國。但不可諱言的,「檯面上要參選總統的人,真正瞭解中國大陸政治、經濟與社會的,只有郭台銘了。」一位台商說。
第四關》霸氣總裁與年輕人距離遙遠
一位熟悉郭台銘的台商說,郭台銘與美國總統川普交情深,繼去年六月,川普幫鴻海在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投資案站台。後來因州長換人,投資差點生變,川普還親自打電話挽留郭,郭才回心轉意。郭台銘本人也已進過白宮三次,「妞妞(郭的女兒)也在白宮草地上玩過。」這位台商說,顯見雙方的熱線不斷。
只是郭台銘既然要選中華民國總統,面對台灣人「懼中、反中」的心態,應該要說明自己的立場,否則以他與中國有著無法切割的關係,自然無法信服於台灣選民。
「如何打動年輕人」會是郭台銘挑戰總統之路的第四道關卡。郭的霸氣形象,對企業經營是一種加分,但當總統對選民是「扣分」。
誠如總統蔡英文所說:「台灣二三○○萬人都是總統的老闆,不是員工。」尤其是對年輕人的號召力,郭台銘網路聲量仍然不敵高雄市長韓國瑜、台北市長柯文哲與蔡英文。郭董想為台灣年輕人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也要好好「接地氣」,深入瞭解年輕人在想什麼、需要什麼。
被譽為最懂鴻海的前高盛證券分析師楊應超,曾行文大讚郭台銘有四大優勢:具備能屈能伸的商業文化訓練、敢衝不怕失敗的性格、高於常人的IQ及商人就事論事的務實觀,因此很適合當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