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封城擋病毒」、還是「盡力顧經濟」?路透獨家:習近平指示「遏阻疫病作法太超過,別再傷害中國經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醫院為醫護人員加油。(美聯社)

中美貿易戰好不容易才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橫空出世的武漢肺炎(COVID-20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卻又讓中國陷入「封城」、「封省」的疫病恐懼,對於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製造業更是影響深遠。面對「防治疫病」與「避免衝擊經濟」的兩難,被視為「中國近年最獨裁領導人」的習近平,似乎已經有所決斷。

《路透》引述消息人士說法,習近平上周在高層會議中警告地方官員:「遏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作法已經太超過了,甚至傷害到了中國經濟。」不過習近平到底是指哪些作法「太超過」,《路透》並未詳加報導。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北京地鐵的乘客也比往日少了許多。(美聯社)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北京地鐵的乘客也比往日少了許多。(美聯社)

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國政府從當初的輕忽以對、甚至逮捕最初披露疫情的8名「吹哨者」,到目前的封鎖武漢、湖北,乃至於對近百個省市採取「封閉式管理」 、包括學校開學與工廠復工也都受到程度不一的影響。

目前武漢肺炎雖然已在全球數十個國家出現確診病例,但其實99%的確診病患都在中國境內。若從每日中國公佈的確診病例數來看,新增病例數也連續多日出現下降,疫情似乎稍有趨緩。不過武漢肺炎疫情對日常民生消費、乃至於汽車、手機等製造業供應鍊的打擊,已讓各國學界與智庫開始看壞中國乃至於全球今年的經濟成長。

北京一位快遞員正在路邊休息。北京目前採取「封閉式管理」,許多市民都要仰賴外送採買生活所需。(美聯社)
北京一位快遞員正在路邊休息。北京目前採取「封閉式管理」,許多市民都要仰賴外送採買生活所需。(美聯社)

「救經濟」還是「救疫情」?

在武漢肺炎爆發前,中國去年的經濟成長已經是近30年最差的驚險「保6」(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為99兆0865億元,比前一年成長6.1)。在武漢肺炎爆發後,日本非營利研究機構「日本經濟研究所」(JCER)指出,中國經濟衰退將嚴重衝擊全球經濟,中國清華大學恆大研究院喊出「GDP成長掉到5%」的悲觀預測,布魯金斯學會桑頓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甚至說,中國第一季的經濟成長可能掉到4%左右。

截至12日,武漢肺炎已造成逾千人死亡、近4.5萬人感染。在「救經濟」與「救疫情」的兩難之間,最近開始戴著口罩公開亮相的習近平,似乎選擇了前者。《路透》引述兩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說法,習近平在看完發改委(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其他經濟部門的疫情評估報告後,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警告地方官員,過了頭的防疫措施已對經濟造成傷害,不應採取更多限制舉措。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採取「封閉式管理」的天津在小區出入口設置消毒點。(美聯社)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採取「封閉式管理」的天津在小區出入口設置消毒點。(美聯社)

無論對習近平「經濟重於防疫」的報導是否真有其事,其他中國官員其實早就有類似看法。《路透》指出,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表示:「在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的背景下,保持經濟成長更為重要。」新華社在報導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活動時,說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是「對中國體制與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驗」、「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 (相關報導: 新新聞》武漢肺炎疫情何時落幕?醫界不樂觀 更多文章

「世界工廠」持續休眠中

因為新年假期進入休眠的「世界工廠」與全球貿易巨頭,本來應該在年後恢復運作。但武漢肺炎疫情不但讓年假變相延長,而且因此造成的零件短缺,也讓各國的汽車製造業缺料停擺。除了中國的工廠延後復工,中國政府對湖北交通的強硬封鎖,也讓華中地帶的工人們難以返回工作崗位,就算只是開車經過這些地區的卡車司機,都會被施以為期兩周的強制隔離;至於其他地方的「封閉式管理」,也讓貨暢其流變得更為困難。

北京火車站外正在等候排隊的計程車。(美聯社)
北京火車站外正在等候排隊的計程車。(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