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洗衣店開到鄉下田間,「懶商機」使店數6年多3倍!人口負成長、家家有洗衣機,為何產值逆勢成長?

10月台北國際加盟展中,自助洗衣店加盟總部員工,正向加盟主說明洗脫烘三合一的洗衣設備優勢。(圖片來源/商業周刊)

當街頭巷尾都出現自助洗衣店同時,洗衣這產業,正進行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6年間,家用洗衣機銷售量跌掉16%,傳統洗衣店約35%店面關門,但自助洗衣店卻逆勢增加了3倍,如今全台總店數約3千家。

疫情衝擊下,它們靠著零接觸、高溫殺菌等優勢,生意不跌反升,包含洗衣吧、快洗可得、洗特樂等多家連鎖洗衣店品牌,今年以來平均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約5%到10%,業者推估,目前以每年平均100間的展店速度持續擴張。

這也讓10月中旬的台北國際連鎖加盟展現場,自助洗衣店品牌詢問度較去年增加一成,成為熱門加盟選項。

「人們越討厭洗衣,它越旺」

便利又殺菌,疫後大受歡迎

目前國內洗衣產值約兩百億元,由家用洗衣機、商用洗衣機、自助洗衣店、傳統洗衣店瓜分。其中,自助洗衣店合計產值約100億元,正快速侵蝕其他3大品項。

其中,兩大規模領先的業者是,有22年歷史、輔導成立超過400家店的宏閩洗衣設備,以及獨占全台6成投幣洗衣機、去年營收逾11億元的上洋產業;此外,包含洗特樂、洗思特等,加盟品牌數可達數十家之多。

宏閩與上洋原本是美系商用洗衣機的台灣代理商,但傳統洗衣店在7年前,就遇上店面與設備老舊、二代不願意接班的問題,一家家陸續收攤,這讓商用洗衣機的販售遇上瓶頸;這兩家企業為幫助老店轉型與挖掘新商機,先後開起自助洗衣示範店,掀起加盟風潮,並帶動商用洗衣機買氣回升。

「當時我看到老一輩的顧客,都開始上門洗衣,就知道這行得通。」宏閩董事長林富山回憶當年說。

雖然窗明几淨的新店面,讓老顧客不再有「你的店比我的衣服還髒」的恐懼,願意上門消費,但台灣家家戶戶必備洗衣機,且人口進入負成長,尤其自助洗衣店最主力的學生客群,也逐年減少,究竟需求從何而來?

「在台灣,這是一個『懶』的產業,不是因為人們愛洗衣服讓(自助洗衣)店變多,而是你越討厭洗衣服,它就越旺。」上洋總經理吳國華說。

綜合2大業者、全家便利商店、東方線上的觀察,讓消費者越來越討厭在家洗衣服有3大原因:

首先,雙薪家庭工作負擔大,夫妻回家都不想面對洗晾衣服的家事負擔,反而覺得到店裡一次完成洗脫烘,是相對便利的選擇。

其次,隨著房價高漲,居住空間變小,部分消費者連洗衣機、烘衣機的空間都想省下來,是一種新興的家事外包趨勢。

最後,衛生意識提升,家裡數年不曾清潔的洗衣機,容易潛藏更多汙垢、細菌,商用設備不只有高溫殺菌功能,也會定期維修保養,被認為是更乾淨的洗衣選擇,疫情後更受歡迎。

研發App、文青裝潢燒錢

設備門檻高,回收期要5年

但要抓住這股新商機不容易,要開出一家成功的賺錢自助洗衣店,必須歷經設備、空間、動線、科技4大戰役考驗才行。

首先,設備戰上,吳國華發現,傳統洗衣、脫水、烘衣分離的硬體設備,會因「消費者不愛碰別人濕衣服」的問題,一旦有人洗或脫好,不拿出來,就會造成設備閒置,因此必須是洗脫烘三合一的新設備才能解決問題。 (相關報導: 加盟率大增60%,詢問度更成長兩倍! 無人店夯、年輕人搶進,疫情下加盟爆3大改變 更多文章

在空間戰部分,必須擺脫昏暗、不乾淨的傳統老店形象外,一個有趣新發現是,消費者喜歡在店內折衣服,所以折衣桌越做越大,而且店面設計還要符合文青風或科技感,才能吸引消費者進門,因此設備與裝潢平均單店成本就達200萬到300萬元,約5到7年才能回本,是進入門檻相對高的加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