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手腳冰冷,可能是腎臟出問題了!名中醫吳明珠公開9種補腎好食材,冬天進補也超適合

生活中能夠養腎的食物非常多,然而第一首選的補腎食材其實是「黑色食物」!(圖/取自pixabay)

養生融入生活之中,才能達到最高效益,在我們吃的部分,其實有很多養腎的食物,只要每天融入一些,調整食譜,加一些進到料理來,也能吃出好腎氣。

補腎的食物非常的多,而且都是隨手可得,經濟又實惠,只要每天變化料理方式,就能吃出好腎。而補腎食材首選第一便是黑色食物,中醫認為,色黑者入腎,黑色屬水,水走腎,想要補腎可多吃黑色食物。

補腎好食材

黑芝麻:具有補肝腎、潤五臟,補充腎氣、填腦髓的作用。男人吃更好,因為含有鎂,能夠增強男性精子活力,增強生育力。

● 黑木耳:補氣、生血、滋潤,對貧血、便祕,腰痠腿軟的人非常有幫助。

 黑棗:黑棗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和鈣質、鐵質最多,有補益脾胃,養腎陰血的功效,女性宜多吃。

● 黑豆: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溼、除熱解毒之效,可以養血明目,補虛烏髮;尤其針對腎陰虛特別有效。

● 紫米:紫米具有滋陰補腎、益氣活血的功效。

● 栗子:腎之果,治腎虛,腰腿無力,補腎益腰,健脾養胃,強筋活血。

冬天溫補最受益

冬天是儲存能量最佳時刻,這時候我們比較少活動,吃得多,熱量耗損也小,所以,要食補以溫補為佳,大補會過頭,一時半刻吸收不了,反而會造成身體的虛不受補等情況,所以,身體正常情況下,在冬天只要性溫的食物來溫補即可。

性溫食物

羊肉:性溫,味甘,歸脾、胃、腎、心經。可補腎益陽,補血溫經。醫書中載明,羊肉能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益腎氣,養肝明目,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等。冬天吃羊肉,能抵擋風寒,還能養腎,一舉數得。

杜仲:性溫,味甘,歸肝、腎經。可補肝腎,強筋骨,安胎,增強人體免疫力,若經常腰痠疼痛,可以經常以杜仲入菜,來補腰腎。

杜仲炒腰花

材料:

豬腰一副(約200公克)

杜仲10克

黃酒、鹽、蔥、薑、蒜、油少許。

作法:

1. 將豬腰剖開,清理內部筋膜乾淨後,以熱水汆燙,切片備用。

2. 取一碗,放入杜仲,倒入水至淹過杜仲,入鍋蒸煮成濃汁備用。

3. 取一炒鍋,熱鍋後放入油、蔥、薑、蒜爆香,再放入腰花炒熟,最後加入杜仲汁、黃酒、鹽,拌炒調味即可起鍋。

功效

補腎固精,可以腎氣虛造成的腰痛,頭暈目眩

● 鱸魚

鱸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鉀、銅、鐵、硒等。性溫,味甘,益脾胃,補肝腎;凡肝腎陰虛,脾胃虛弱者,平時多吃鱸魚,對養生有著絕佳效果。鱸魚是養腎補氣的好食材,小孩成長期,女人生理期,或是家中有病人開刀恢復時皆可吃。平時家中可以常煮,可煮湯或是煎都好吃,但魚肉當中有細刺,吃的時候要小心。

枸杞紅棗鱸魚湯

材料:

鱸魚1條

薏仁20公克

枸杞5公克

紅棗5顆

川芎5片

薑少許

作法:

鱸魚洗淨切塊,和其餘材料洗淨後一起放入電鍋內鍋中,加水淹至食材後,外鍋加 1杯水即可,起鍋後再加少許鹽調味。

作者介紹|吳明珠 醫師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結業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中醫師特考及格

經歷: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長青中醫醫院中醫師聯合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立婦幼醫院特約中醫師文化大學中醫講座講師育兒生活中醫顧問嬰兒與母親中醫顧問

現任:吳明珠中醫診所院長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中醫臨床醫學會監事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中華經絡美容醫學會榮譽理事長世界中醫藥學會經方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出版作品:《吳明珠教你養好脾,35歲就像25歲》《吳明珠教你養好肝》《吳明珠教你養好肺》

責任編輯/連珮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