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只吃菲力和肋眼了!8種被世人忽略「低估」的牛肉切塊,既美味又省錢

一大頭牛有許多既美味、省荷包又環保的切塊部位經常被消費者忽略。(圖/Naotake Murayama@flickr)

說到牛肉,可能很多人心中立刻冒出牛排對吧?而說到牛排,肋眼、菲力、牛小排、紐約客、丁骨你可能如數家珍,大家都愛吃這些熟悉的部位,導致其他部位的浪費,且這些熱門部位肉品需求量大,使得畜牧業繼續拓展而傷害地球。

但要你不吃肉似乎又難以做到?其實這麼大一頭牛,還有許多既美味、省荷包又環保的切塊經常被忽略。於是Thrillist訪問紐約布魯克林Fleishers Craft Butchery 肉舖的專業指導Bryan Mayer與行銷總監Sophie Grant,以及完整供應各種肉品部位的知名肉舖Meat Hook共同創辦人Ben Turley,這幾位由裡到外把牛肉摸透透的專家,來介紹八種「被低估」的切塊:

後腿肉/牛頸肉|top round/beef neck

部位介紹:

「牛臀肉相當適合拿來做烤肉料理,」Grant解釋,「另外後腿肉也是,而脖子部位則是越來越熱門,和常見的燒烤肋排或無骨紐約客相比一點也不遜色。」

怎麼煮?

「是的,西方祖母會把肉醃滷隔夜,」Turley指的正是倫敦烤牛排這種古老烹飪手法,常用於料理大腿肚肉,「透過簡單的滷汁醃製,能軟化肉質、增添風味,使後腿肉也能很美味。最棒的是這塊肉通常很大,吃不完的保證夠你再加工做成牛排沙拉或三明治!」原來透過醃肉步驟,瘦硬的部位也能做成烤肉。

1
 

後腰脊翼板肉|Bavette

部位介紹:

「外型和側腹橫肌牛排(skirt steak)十分相似,但是更厚、更便宜,且通常更軟嫩。」Turley說。

怎麼煮?

「基本上可以比照側腹橫肌牛排的料理方式,(在歐美)這個部位便宜到能替你省下些啤酒錢。」Turley 說。而《簡單‧豐盛‧美好:祖宜的中西家常菜》書中提到,取自胸腹部的側腹橫肌牛排(或稱裙帶肉)、橫膈膜中心肉(hanger steak),及腹脅肉(flank skirt)這三個部位雖然非常瘦,但只要逆紋切,煎烤牛排或者切絲快炒中式牛肉都很不錯,或許下次上市場可以跟肉販詢問看看。

2
 
3
 

牛舌|Beef tongue

部位介紹:

「牛舌目前還是不太受歡迎。」Mayer坦承,「(針對歐美市場而言)我瞭解這種部位實在不好賣,但如果回過頭看,在我們這類型的肉舖開始推廣以前,取自牛肩下方的丹佛牛排(denver/ranch steak)也很難賣啊!同理可證,我們若能讓人們逐漸習慣牛舌等部位,他們會慢慢開始用來料理。(在美國)牛舌不但比肋眼或紐約客更省錢,而且非常美味。」

其實,以亞洲來說,日本與中式料理中都可見到牛舌蹤影,切塊燉煮、薄切或厚切燒烤都相當熱門呢!且整條長長的牛舌口感可不一樣,前端很Q、後端軟嫩,因此切法與料理手法也會有所影響。

「烹調牛舌非常簡單,我喜歡先燉煮再剝皮,我知道有些食譜主張先去皮再料理,但我覺得那和酷刑沒兩樣,而且不論刀子有多利都很難執行。所以,先以文火慢燉至皮膜剝落。牛舌做成塔可餅非常美味,或是鹽醃、煙燻都可以,發揮方式很多。」Mayer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