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不願承認,但是工作中的性別差異仍存在,特別是履歷中更是如此。從踏入工作職場之前到之後,女性的自信不足是美國職場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可能都以為自己沒什麼性別刻板印象,不過職場中的男女認知竟然可以有這麼多差異,甚至影響到我們的求職職位、升遷加薪之路。多認識這些問題一點,才能更靠近一個讓男女工作者都盡情發揮實力的工作環境!
原來工作履歷,充滿性別刻板印象?
舉凡同工不同酬、職位「限女/限男」,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職業發展已非什麼秘密;不過 LinkedIn 在 2017 年的研究指出,這些刻板印象也會反過來讓男女求職者在撰寫自己履歷時產生具有巨大差異的風格內容。
LinkedIn 分析了1億4千1百萬份美國使用者公開在網站上的履歷檔案,試圖找出男女求職者的履歷風格有何不同。結果是,女性通常太謙虛,相較於男性較少對自己的成功誇誇其談,然而後者的特質卻幫助了他們在事業上獲得更好的賞識,以下三個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據:
男性傾向於在 LinkedIn 上略去自己剛入行時的經歷,僅凸顯較資深的職位角色,以強化個人專業感。女性的履歷小結通常比較短,也不像男性一樣會用更強烈的方式描繪自己的能力、及拓展自己在 LinkedIn 的社群連結。
即使位處相似產業和位階,美國男性較女性描述更多技能資訊,平均多出11%。而在 LinkedIn 上擁有至少 5 項以上技能資訊者,獲得的點閱量是少於 5 項者的 17 倍。哪怕是像「管理」、「策略規劃」這種看似不著邊際的技能也沒問題。
另一項針對美國碩士畢業生投入職場的研究發現,57% 的男性會替自己爭取更好的薪資,但只有 7% 的女性這麼做。這些看似微小的差異,卻能在求職結果產生重大的影響。尤其是在高階管理職、以及極高薪的產業之中,美國女性的聲音與能力被大大埋沒。更何況是身在亞洲社會的我們,女性在工作職場受到的委屈恐怕更多。
求職履歷大不同,女性工作者的實力長期被低估了
努力推動職場性別議題的 Facebook 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雪柔·桑德伯格)曾指出,女性不但容易低估自己(以預估自己的考試成績來說,男性傾向於估高、女性則傾向於估低)、也經常將自己的成功歸功於外部因素——例如他人的幫助、幸運的時機、自己的努力等等,而非出自於自己的「實力」。但如果你同樣問一個男同事為何他工作做的不錯,他們則經常會回以「因為我很強啊。你怎麼會問這問題???」,展現出強烈的自信。
為什麼女人們不好好地包裝自己呢?若你明明具有實力?許多女性反應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相較於她們被鼓勵應「好好展現自己」的兄弟們比起來,更被鼓勵要「好好考慮他人感受」。要在技能欄位妙筆生花,對許多女性求職者來說會有更多「這樣別人會覺得我很自我膨脹吧!?」的懷疑感。 (相關報導: 改用男生的名字發郵件,客戶馬上熱情回覆…她們的創業故事,道出企業界最醜陋的一面 | 更多文章 )
此外,即使女性開始採用和男性一樣的策略、採納更「陽剛」的人格特質,也未必代表在職場上可以換來完全一樣的好結果。因為這些在男性身上被認為是「自信、專業、可靠」的特質,如果挪移到女性身上,卻很容易被詮釋為「剛愎自用、難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