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創辦人之一比茲.史東(Biz Stone)曾在演講時說過一段很棒的言論。
價值(Value)和價格(Price),不能相提並論。例如,維基百科(Wikipedia)和Linux(按:一種自由和開放原始碼的類UNIX 作業系統),在網路上的價值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是,我們卻無法對它訂價、做出定位。
那麼,沒有價格就代表不具有價值嗎?當然不是。相反的,價格昂貴也未必等於有價值。價值會因人、時間和場合而有不同。
有個明顯表現價格與價值差異的案例。這也是前澤的故事,他曾把自己的車子當成社長獎,送給勤奮工作的ZOZO 員工。
當然,前澤的車都非常高級車,但是,收到這份禮物的員工未必感到開心。
因為是名車,所以需要花很多錢跟精力保養;因為是禮物,所以也不方便出售給其他人。我不知道這樣算不算是一種令人感激的困擾,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車子本身的價格,和收下禮物的人所感受到的價值截然不同。說個題外話,從那之後,他有時會把送給員工的禮物改成手錶,而不是車子。的確,手錶不需要花費保養費,而且價格與價值幾乎相同。
我過去一直從事業務工作,對顧客銷售商品時,我會隨時留意價格與價值的差異。因為只要注意到這個部分,就能以更高的價格,把商品賣出去。
銷售商品時,業務對客戶報價時,會十分嚴格的審查價格的合理性與依據。說明報價依據的方法,大略可分成兩種:利用價值作為定價基礎、從成本來考量如何定價。
假設公司剛剛發明了一臺電梯。如果你是電梯公司的業務,你正準備把電梯販售給建築物的業主,你會怎麼定價呢?
如果是用成本來思考,業務就會想:「如果把電梯製造費用、鐵板、鋼筋纜繩、馬達的費用,還有其他各項費用全部加總起來,成本共計1,000萬日圓。而我們公司至少要有10%利潤,所以銷售價格就定為1,100萬日圓。」這個時候,你有辦法以這樣的依據對業主做出說明嗎?
我較偏愛以價值作為基礎來定價。首先,我會請業主試著想像建築物裝設電梯後的價值。
五層樓的建築物如果沒有電梯,高樓層的租金就會比較便宜,但相對的,願意承租的人也會變少。因為人願意爬樓梯的樓層,頂多只到三、四樓而已。一旦建築物有了電梯,願意承租五樓的人應該就會增加。透過合理推測,我告訴建築物業主:「有了電梯,就不必壓低五樓的租金,估算下來,這樣的投資相當划算。」
甚至,如果電梯才剛開發,生產數量不多,而出現其他希望購買電梯的業主,就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籌碼。你可以自信的說:「如果您不接受這個方案,還有其他業主打算採購,所以如果您不想購買也沒關係。」
我也經常告訴自己的部屬,在進行公司對公司的業務時,如果沒有這麼點堅決的態度,那就太沒意思了。
定價思考法:讓工作產生最大效益
如果你是領薪族,別人就會考核你,也就是說,你的考績和薪資全都掌握在他人手中。另一方面,如果你是自立門戶的創業老闆,你必須幫自己打分數,這個部分就更加深奧了。 (相關報導: 明明沒有鉅額消費,為什麼老是存不到錢?專家揭6種生活中錯誤理財心態,難怪淪為月光族 | 更多文章 )
例如,一場演講的演講費,往往有一定的行情。如果演講者非常知名,而且演說內容充滿價值,一場演講報酬有數百萬日圓。雖然我沒有達到那種級別,不過我的演講報酬約有數十萬日圓。此外,我會經常調查和我相同級別的人,究竟能拿到多少演講費,以作為收費參考。